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

移通资讯

快讯

【艺传动态】“凝心铸魂,书香润心”艺术传媒学院开展第八工会小组读书分享会活动

2025-06-03

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推动红色阅读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全面营造爱书、读书、用书的文明新风尚,建设学习型组织,扩大教师阅读视野、丰富阅读内容、培养阅读习惯、提升精神境界、提高人文素养、拓展专业知识,促进教师成长。艺术传媒学院党总支积极策划了党建引领“凝心铸魂,书香润心”第八工会小组读书分享会活动,于5月28日下午在天空书院陀思妥耶夫斯基书店热烈开展。

现场书香气息浓厚,活动以观看纪录片《习近平的书香情缘》拉开序幕。习近平总书记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从梁家河的窑洞到清华大学的课堂,从基层工作到治国理政,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不仅自己爱读书,对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同样寄予厚望。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和推动下,全民阅读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春日暖风香,读书正当时。主持经验丰富的黄慧老师通过她富有感染力的开场,获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一下就调动起现场如阳光般温暖的氛围。选择一本好书犹如一场美丽的邂逅。艺术传媒学院党总支组织委员赵琳老师作为第一位分享人,给大家带来了世界名着《局外人》,这是她在一段人生低谷期时遇上的好书。她说,在看这本书时并没觉得这是一百多年前一个陌生环境中难以理解的故事,反而小说中的事件和人物对事件的反应和思考,都能瞬间联系到现实。因为生活中的许多人都或多或少地带有“局外人”的思维处事:不想过多地关注世事和他人,不想被界的纷乱打扰到自己的生活,自己也是一样。所以书中的许多片段带给她强烈的共鸣和许多的思考。她通过概述故事情节现场分享了一些书中触动她的语句,把治愈她心灵的文字分享给大家。

接着,艺术传媒学院党总支书记李轶天为大家分享,她先以提问的方式说道:“有一个人精通多国语言,留学德国十年,在地下室里啃土豆充饥,写了一本《留德十年》,大家知不知道是谁?”在一位老师的回答声中,引出了她要分享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北京大学终身教授,公认的国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他一生贯通中西,精通多门稀有语言,学术成就斐然。但更打动自己的,是他那份历经沧桑却始终朴厚真挚的文人情怀。《留德十年》,我们不仅读到一段特殊的历史,更读到一种在逆境中坚守学问、珍视情谊、体察人性的力量。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学问和修养,最终都落脚在对人、对生活、对这个世界的深刻理解与温情关照上。今天的我们应该多学学大师的精神,他在苦难中专注的钻研学术,从不为遭受的种种不幸叫苦,这种善于苦中作乐的精神令人敬佩,但也唯有这样才能在那些困难的日子里真切地体会到读书的好处!

第叁位分享人李毓美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本可以装在口袋里随时看的散文诗集,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创作的《巴黎的忧郁》。她告诉大家推荐这本书的理由是这本书文学价值高,能引发自己对当下复杂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如何在困境中坚守理想的思考,并与党的理论中“自我净化、自我革新”的精神相契合。《巴黎的忧郁》虽然描绘了社会的阴暗面,但它的核心并非绝望,而是对自由的永恒追求。正如波德莱尔所言:“唯独能证实和别人平等的人才能和别人平等,唯独善于争得自由的人才配享有自由。”希望这本书能激发大家的思考,也让我们在党建与教育工作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与坚定的信念。

第四位分享人是今天的主持人黄慧老师,她现场朗读了一篇作家海明威所着《老人与海》的精彩评论。深刻的思想,介绍的文字,优美的意境,通过她带着饱满的情感缓缓地诵读,将海明威笔下老人坚韧不拔和永不服输的精神生动地呈现出来。《老人与海》文中那句“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震撼人心,就像评论里说的那样:“这个古巴渔夫的故事,最终超越了海洋与陆地的界限,成为所有时代探寻存在意义的精神罗盘。”

第五位分享人刘思雨老师推荐大家一本电影史类书籍《灿若锦霞》。她介绍,自己在做重庆市区域电影史的项目时发现,几乎找不到中国第一代女性电影人的相关资料,她们似乎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无人记得。但通过不懈努力,找到了这本以伍锦霞的人生为主线,全球首位华人女导演黄女娣、首位亚裔国际影星黄柳霜、首位美籍上海影星杨爱立等人的传奇人生的书《灿若锦霞》,希望大家能认识这些敢于“越界”的女性先锋,从文字中打捞湮没的历史现场,再现二战风云中的影坛往事。一些手稿、照片、剪报等一手历史照片首次披露,十分珍贵。

最后一位分享人李林飞老师为大家介绍了他带来的《西方传播学术史手册》。他说,之所以推荐这本书是因为这是一本优秀的工具书,书中列举了74位传播学、新闻学、社会学的名家小传以及他们为传播学的理论和学科建制的贡献,非常适合做讲课的补充素材。他还谈到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向他求教如何在兴趣阅读和功利阅读之间平衡。他对学生说,考研考公确实需要大量阅读,但与兴趣阅读并不那么冲突,考研考公阅读过程中一样可以学习大量知识和激发思考,重要的是在读书中获得的满足感和充实感是物质层面的生活不能比拟的。他也向学生推荐了这类优秀的工具书,会使枯燥的考前学习变得更有乐趣。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时只需要一些小方法,就如这本书,让他感受到传播学的生命力在于开放边界与批判反思,历史视角为当下研究提供丰厚资源基础,激发了很多思考。

通过以上几位代表的分享,参与的老师们纷纷表示分享者的推荐十分用心,对读书分享会活动非常认可,觉得收获良多。在互相交流环节,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喜爱的书籍与作者,浅谈读书的看法,探讨读书的意义,分享交流读书方法,大家各抒己见,分享阅读经历和心得。

这次读书分享会不仅让大家对已阅读的书籍有了新的认识,还激发对其他书籍的兴趣。大家对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互动交流,发现了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书友”。读书会深入搭建了沟通交流的平台,共同探索文学、艺术、专业的魅力,寻找灵魂上的共鸣,希望活动持续开展,进一步提升学院教师运用书籍扩宽自己知识面和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真正将读书当作一种生活态度、工作责任和精神追求,培养阅读风尚。



摄图:郭红利

(艺术传媒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