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学科交流,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5月28日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院在北山斋开展了“巴蜀文化”系列讲座第六期。四川师范大学吴超明教授以“当哪吒遇到叁星堆:以公众考古为视角”为主题,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跨越古今的文化对话。本次讲座由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院罗晓霞老师和周杨老师共同主持。
跨界对话:电影艺术与考古文化的碰撞
讲座伊始,吴超明教授通过对比《哪吒2》电影画面与叁星堆文物图像,生动展示了结界兽形象对青铜面具的艺术化再现。他深入分析了电影与叁星堆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维度进行了专业解读。
吴教授指出,“电影中对叁星堆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更在社会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哪吒2》通过将哪吒神话与叁星堆文化相融合,不仅创造了可观的票房收入,更催生了一系列热门文创滨笔。
文化赋能:从银幕到产业的创新链条
接着,吴教授讲到,这部电影的成功直接带动了叁星堆文创产物的开发热潮。叁星堆博物馆推出的结界兽玩偶、青铜面具书签等产物广受欢迎,实现了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双赢。这种创新模式不仅为文化产业开辟了新路径,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文化动能。
在文化传播方面,电影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叁星堆文化“活”了起来。吴教授认为:“公众考古的意义正在于此——通过大众文化形式,让文化遗产走进现代生活。”
青年视角:传统与现代的创造性对话
讲座特别设置了学生分享环节。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周思妤同学从青年视角出发,阐释了她对这场文化对话的理解:“电影中哪吒与叁星堆元素的结合,不仅是一次艺术创新,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她提到,结界兽形象既保留了青铜面具的神秘特质,又通过现代动画技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寄语未来:在传承中创新
讲座尾声,罗晓霞老师和周杨老师进行了精彩总结。她们强调:“艺术创作需要突破思维边界,专业精进的同时更要保持想象力。”两位老师鼓励学子们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在创新中实现文化的当代转化。
本次讲座不仅搭建了学术交流的平台,更展现了传统文化在青年一代手中的创造性发展。正如吴教授所言:“当神话遇见考古,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过去的辉煌,更是文化传承的无限可能。”
撰稿:罗晓霞、付琳杰
摄图:张顺雅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院供稿)
上一条:【通工动态】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智能工程学院、德国工程学院联合开展期末考试命题与材料归档规范培训会
下一条:【新商科】合川新商科教学部《网络伦理与电子商务法规》课程开展双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