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

移通资讯

快讯

【书院动态】把千年古窑“搬”进课堂?“活起来的”陶艺教学!——“横山国瓷研学录”立体化陶艺教学成果纪实

2025-05-22

为深化学生的艺术创造力与工艺塑造能力,横山学院创新推出“双场景、双维度”的特色教学模式,打造传统陶艺技法与现代创意设计深度融合的实践课堂。于5月9日-21日成功开展第25、26期“横山国瓷研学录”系列活动。在专业陶艺导师张姣老师的系统指导下,实践课程以拉胚塑形、修胚定型为起点,反复练习揉泥、定中心、开孔、旋削打磨等基础动作,实现从粗胚塑造到精细成型的技能跨越。书院学子们在系统化的阶梯训练中,既领悟了陶瓷艺术的形神之美,又完成了从工艺入门到技法提升的专业蜕变,深刻体悟到传统陶瓷艺术“技进乎道”的创作真谛。

景德镇制陶研学:观陶展、探古窑,学72道工艺

为全面提升陶艺教学的系统性与专业性,横山国瓷研学工坊教师团队以“观摩-体验-实践”的立体化学习模式前往景德镇开展了为期4天的深度研学。先后在景德镇陶瓷大学研习设计学院学子毕业作品的创新设计理念、深入艺术集市调研陶瓷艺术的市场动态,并亲身体验古窑72道传统工序的完整制作流程。“我想把这些都带回来与你们分享”,张姣老师边说边展示她在景德镇拍摄的珍贵照片和工艺视频。通过这些“一手资料”,同学们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千年文脉与创新活力。这种“名师亲历+现场还原”的教学模式,不仅突破了传统课堂的空间限制,更通过真实案例的立体呈现,帮助学生建立了系统的陶瓷知识体系,实现了国瓷研学从理论到实践的无缝衔接。

修胚上釉研习:玩“泥巴”、画彩衣,练匠人手艺

修胚,是一场与泥土的温柔对话。20余名书院学子在张姣老师的指导下执刀如执笔,以腕为轴,在旋转的胚体上勾勒时光—轻触、慢捻、细琢、精磨,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到位,原本粗糙的泥胚渐渐显露出细腻的造型。通过手把手的示范教学,同学们逐渐掌握了修胚的核心技法,同时也深刻领悟到了“器以载道”的深层内涵。每一刀的力度与角度,都是同学们对材料的理解与尊重;每一次的打磨与修正,都体现着对完美的执着追求。这种沉浸式的修坯练习,让年轻学子们真切体会到传统工艺所蕴含的匠心精神与审美追求。

学生作品大公开:传统碰撞创意,成长看得见!

每一件精心雕刻的修整胚,都是同学们成长蜕变的见证。从最初揉泥时的生涩笨拙,到如今拉坯时的从容自信;从修胚时的小心翼翼,到创意表达的挥洒自如,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技艺的精进,更承载着同学们对传统工艺的深刻理解。在张姣老师专业而富有启发性的指导下,同学们将传统技法与现代创意完美融合,让每一件作品都闪耀着独特的艺术光芒。这些成果的取得,对同学们而言是一次审美能力与工艺塑造能力的全面提升;对横山国瓷研学工坊来说,是教学体系有效性的生动印证。

横山国瓷研学录系列活动的持续开展,通过系统化的“理论研学+实践创作”教学模式,不仅成功打通了传统工艺技法与现代艺术教育的脉络,更实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深度融合。未来,横山国瓷研学工坊将继续深化陶瓷研学路径:一方面拓展与更多传统陶文化发源地的合作,争取打造一个专业的研学基地;另一方面将研发阶梯式课程体系,让传统陶艺教学更加系统化、标准化。我们期待通过持续的教育创新,让千年窑火淬炼出的工匠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撰稿:熊绍东、周 林

摄图:陈艺齐

编辑:横山书院

复审:陈雅若

终审:陈南西

横山书院学生自治委员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