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傍晚,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綦江校区子师湖畔的跑道被夕阳染成金色,一场由校团委和工会主办,移綦长跑社与"綦"行铁人三项协会联合承办的“21.0975公里莫比乌斯环”马拉松接力赛在此燃情落幕。作为赛事的核心执行者,两大社团以专业与热情为笔,为全校师生绘就了一幅“健康、协作、突破”的青春画卷。100余名师生用脚步丈量赛道,而社团成员则以汗水诠释责任——这场赛事不仅是运动的狂欢,更是社团文化与团队精神的集中绽放。
双社携手:从创意到落地的“莫比乌斯环”
“莫比乌斯环”的灵感源于移綦长跑社成员的一次头脑风暴。社长李岩在赛后分享道:“我们希望打破传统马拉松的线性思维,用环形赛道象征运动的无限可能与团队协作的永续精神。”这一创意迅速得到"綦"行铁人三项协会的响应,双方联合策划了这场融合竞技与哲思的赛事。从赛道设计到规则制定,两大社团耗时一个月反复推敲:21.0975公里的总里程被拆分为3×7公里接力,子师湖单圈0.7公里的环形路线恰好构成“莫比乌斯环”的视觉隐喻。
“赛道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循环,更是心理上的突破。”移綦长跑社副社长叶涛表示。为确保赛事安全,社团成员提前两周实地勘测,在弯道处增设地标,用定制绶带区分棒次,甚至模拟暴雨天气制定应急预案。“我们要让每一公里都充满仪式感,也要让每一名参赛者感受到专业与用心。”
社团力量:细节中见真章的执行力
作为承办方,两大社团分工明确、高效协同。移赛长跑社精准把控赛事节奏,从前期宣传到赛中记录,长跑社成员化身“赛事神经中枢”。策划组通过蚕蚕群实时答疑,发布竞赛规程……"綦"行铁人三项协会则承担起后勤保障重任,15名机动组成员手持记录表,用“正”字计数法精准统计每位选手的10圈里程。“听到参赛者喊‘还有三圈!’时,我们会立刻提醒,那一刻感觉自己也是赛道上的‘加油站’。”社员刘泉志笑着说。
赛道上,他们既是“安全员”——手持口哨警示闯入者;也是“急救员”——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随时应对突发状况。比赛从下午4点持续至晚上8点,参赛选手们佩戴着彩色绶带,在夕阳映照下的子师湖畔形成了一道流动的风景线。后勤保障组在现场设置了多个补给站,提供矿泉水、葡萄糖等补给物资,医疗组全程待命,确保赛事安全有序进行。
赛场内外:那些令人沸腾的瞬间
下午4时,随着鸣枪,首棒选手如离弦之箭冲出起点。教工组与学生组的较量瞬间点燃全场。教工女子组:优雅与坚韧并存,来自大数据学院的刘林林、通识教学部的罗茂格、大健康管理学院的贾晨昱叁位老师稳扎稳打,以均匀配速完成接力,摘下桂冠。教工男子组:速度与热血的碰撞,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陶辉、计算机学院的甘振韬、营地教育中心的张桃默契配合,以1小时54分的总成绩摘得教工男子组桂冠。移綦长跑社指导老师黄杜娟说到:“平时在讲台上教书,今天在赛道上育人。看到学生们为参赛老师们呐喊,突然理解了‘身教重于言传’的意义。”
赛事总负责人李岩介绍,本次活动特别设置了"21.0975公里的莫比乌斯环签约计划",鼓励师生将运动习惯长期坚持下去。"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人人运动、人人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真正实现移通师生人人马拉松的美好愿景。"参赛选手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增进了团队友谊。学生组成员王同学激动地说:"7公里的距离看似不长,但在团队接力的氛围下奔跑,感受到的是无限的动力和激情!"许多观赛同学也表示,明年一定要组队参加。
未来可期:让社团文化照亮更多赛道
“社团不仅是活动的执行者,更是校园文化的塑造者。每一处细节就是对兴趣的坚持,每一次尝试就是对爱好的坚定,所以为同一个目标去感受快乐,这早已超越了比赛本身。”"綦"行铁人叁项协会指导老师马明秀在颁奖时感慨。
暮色中,子师湖的波光与灯光交相辉映,映照着参赛者的笑脸与社团成员的疲惫却满足的面庞。21.0975公里的莫比乌斯环虽已画上句号,但两大社团的脚步从未停歇——他们正以奔跑的姿态,书写着属于移通人的青春传奇。未来,社团还将陆续推出更多富有创意的体育活动,持续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让健康运动的理念在校园蔚然成风。将“人人运动,人人健康,移通师生人人马拉松”——这一理念在校园生动诠释。
撰文:移綦长跑社李沛阳
摄图:移綦长跑社、"綦"行铁人叁项协会、学生体育联合会
编辑:谭思雨
初审:黄杜娟
复审:蒋莉
终核:杨佳燕
团委供稿
上一条:【社团活动】巴渝通识 山城万象——行·识·记”第二届通识文创大赛
下一条:【新商科】新商科教学部《新媒体时代的品牌与营销管理》开展高管进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