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3日16点30分,在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綦艺大剧院 403 共鸣?会议室里气氛热烈,一场意义非凡的启动仪式在此举行。来自艺术教育中心、创意写作学院和戏剧影视学院的老师们齐聚一堂,共同见证王恒绩老师原创小说《疯娘》与艺术教育中心等部门合作改编剧目项目的正式启动,这标志着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为落实学校“教育教学三提三创”主题年活动方案,在文学与艺术融合的道路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当日,艺术教育中心主任程燕、创意写作学院副院长苏瓷瓷、戏剧影视学院影视文学与美术教研室主任杨帆等十多位专家领导和艺术家参与活动,共同开启这一文学与艺术深度融合的新篇章。
《疯娘》这部诞生于 2003 年的文学作品,承载着创意写作学院教师王恒绩对舅妈的深切怀念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王老师以舅妈为原型,用质朴且饱含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发生在特殊时代的感人故事。故事中的疯娘,年轻漂亮却因精神问题饱受磨难。她被夫家当作传宗接代的工具,生育后便遭抛弃,被迫离开年幼的儿子,开始了长达六年的流浪乞讨生活。六年后,当她回到儿子身边,儿子却因她的疯傻而感到羞耻。即便如此,疯娘对儿子的爱始终坚定不移。为了给儿子摘他最爱吃的野山桃,她不幸坠崖身亡,这份“母亲是疯子、母爱是清醒的”厚重之爱,让无数读者为之动容。
《疯娘》自问世以来,在文学领域和社会上产生巨大影响。它曾连续两年在新浪网文学版块霸榜,获得国家及省市数十个重要奖项,被《光明日报》《新华文摘》《读者》等数百种权威报刊全文转发。2005 年,王恒绩凭借《疯娘》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荣获全国一等奖,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认可。此后,中宣部、教育部等中央六部委联合买断其话剧版权,指令广东省话剧团在全国巡演 1300 多场。《疯娘》还走出国门,被翻译成四十多国文字,入选《大学语文》课本,与众多文学大家的经典作品一同,成为学子们体悟真情、汲取文学养分的重要范本。
在启动仪式上,创意写作学院副院长苏瓷瓷指出,学院秉持 “培养会写作的大学生” 宗旨,汇聚了一批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为学生提供系统专业的创意写作课程。通过课堂教学、项目实践和文学活动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与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意创新思维,为文学创作领域输送了大量人才。她强调此次改编项目对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重大意义,《疯娘》深刻的社会内涵和广泛影响力为舞台剧创作提供了优质素材。将其搬上舞台,不仅能丰富学校艺术创作成果,提升学校在艺术教育领域和创意写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能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锻炼学生的创新、实践和团队协作精神。
艺术教育中心在学校艺术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多年来,它致力于将艺术融入师生生活、思维和灵魂,积极引入国内外前沿艺术教育理念,搭建专业艺术实践平台。通过参与校内外平台举办各类艺术展览、音乐赛事、戏剧演出等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国家级、省市级奖项方面,原创作品《红尘凉》荣获首届 “永创杯” 全国高校创意设计作品展评一等奖;原创舞蹈作品《碁》《赤鲸》获团体赛全国亚军和季军;原创话剧《大海啊!是我呀!》荣获由中宣部、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第九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原创科幻剧《继人类》在第九届重庆市大学生戏剧演出季“优秀演出剧目奖。在国际奖项上,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在第十届、第十一届澳门国际艺术公开赛中获得 “卓越艺术单位” 称号。2024 年,学生艺术团队参与国家级、省市级赛事 25 项,揽获各类、各级奖项 198项。同时,艺术教育中心打造了以 “一苑” 为平台、“两节” 为重心、“多赛” 为羽翼的艺术实践活动体系,每年举办大学城?钓鱼城、大学城·古剑山国际音乐节和 “名角杯” 校园戏剧节等艺术盛会,还牵头开展 “mountain 全国校园原创乐队大赛”“aaaa 全国大学生脱口秀邀请赛” 等全国赛事,联动全国数百所高校。
艺术教育中心主任程燕表示,多年来部门教师为推动艺术教育努力耕耘,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大家的共同付出。看到艺术融入师生生活,成为大家表达自我、传递情感的方式,她感到无比自豪,这些奖项和活动不仅是对过去工作的肯定,更是未来前进的动力。此次改编《疯娘》,艺术教育中心协同各部门将全力以赴,力求让精品文学艺术迈向更高台阶。程主任表示,艺术教育中心将组建由专业教师和优秀学生组成的精英创作团队,在剧本改编环节,团队将尊重原着核心精神,结合舞台艺术表现形式,精心雕琢故事情节,增强舞台表现力和情感感染力。
王恒绩老师在启动仪式上回顾了《疯娘》的创作历程。他表示,创作灵感源于对舅妈坎坷一生的深刻感触,希望通过这个故事展现底层人民在苦难中对亲情的坚守和母爱的伟大力量。对于《疯娘》改编成舞台剧目,他满怀期待,相信在艺术教育中心专业团队的打造下,作品将以全新的舞台形式绽放光芒,传递母爱主题,引发观众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在创作研讨环节,各艺术专业教师展开了热烈讨论。音乐剧教研组组长张芷璇提出 “新东方主义” 概念,传统基因中激活当代剧场能量,例如在音乐设计中融入古琴、编钟等传统乐器音色,通过多声部合唱呈现人物群像的复杂性。在疯娘被驱赶的场景中,可设计村民的合唱与疯娘的独唱形成对抗,用音乐张力强化戏剧冲突。音乐剧团田寒竹老师也就音乐剧创作过程中的作词作曲问题做了解读。
舞台艺术设计教研组组长何德江提出《疯娘》改编可利用肢体叙事的先锋性,结合灯光、音乐等,形成物理与心理空间的双重表达。对于改编的剧种,多种剧目形式的思考可无限激发创作的潜力,同时应以新时代视觉语境表达其内在价值。
舞蹈教研组组长黄小寒强调舞蹈肢体语言的叙事潜力,通过建立肢体符号与数字媒介相结合,以意象化段落表现疯娘的精神世界。同时,她也指出舞蹈表演中没有台词辅助,在主体观众理解剧情上存在一定挑战,或许可以结合投影技术,用影像符号强化叙事线索。
话剧团负责老师王海鸣指出,原作中的家暴、封建思想等元素在当代舞台呈现时需把握平衡。可以通过灯光、音效的隐喻手法,既保留历史真实感,又避免过度渲染苦难。他以电影《归来》为例,提出 “温暖现实主义” 的可能性,即在悲剧内核中注入人文关怀,让观众在感动中引发思考。
戏剧影视学院影视文学与美术教研室主任杨帆表示,这是真正的项目式学习。学生将在课程中学习如何将 5800 字的小说扩展为2万字的剧本,如何将文学描写转化为舞台指示。例如对于小说中 “疯娘摘野果摔死” 的情节,学生需要思考在剧目中是用唱段表现还是用舞蹈表现,以及舞台布景如何呈现悬崖的险峻。这种跨学科思维的培养,正是新文科背景下艺术教育的核心目标。
从教育层面来看,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学生们能够参与到从小说到舞台剧的全过程创作中,在实践中锻炼专业技能,培养创新、实践和团队协作精神,提升综合素质。这种项目式学习模式符合新文科背景下艺术教育的发展需求,有助于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复合型艺术人才。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疯娘》舞台剧的成功改编和演出,未来将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它不仅为师生带来高质量的艺术享受,还能增强学校的文化凝聚力和吸引力,提升学校的文化软实力。
这场文学与艺术的联姻,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当上世纪80 年代的苦难叙事与 21 世纪的舞台美学相遇,《疯娘》的改编项目正在书写艺术教育的新篇章。它既致敬传统,又探索创新,让文学经典在舞台上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也让艺术教育在实践中彰显出独特的育人魅力。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疯娘》剧目将取得圆满成功,为校园艺术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积极贡献。
摄影:艺术教育中心、创意写作学院
撰稿:兰欣、石慧、赵博凯
供稿;创意写作学院、艺术教育中心
上一条:【校际合作】从大学到小学的文学扶助——移通创意写作学院与长乐小学共建特色写作课堂
下一条:【戏影教学】“光影筑梦綦水畔,产教融通白沙洲”——记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戏剧影视学院赴江津白沙影视基地开展认识实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