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心理健康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创新,探索心理情景剧在育人实践中的多维价值,3月14日至16日,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通识教学部谭玉花、安朝东两位教师赴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参与第二十一期全国高校心理情景剧指导教师培训。此次培训由国内心理剧领域权威专家、天津大学詹启生教授主讲,旨在通过专业化、系统化的设计,提升高校教师在心理情景剧创作、指导及教学应用中的实践能力。培训结束后,两位老师分别在合川校区和綦江校区开展了培训分享活动,将所学内容传递给更多教师。
培训期间,詹启生教授以“如何界定心理情景剧”、“如何创作心理情景剧”、“如何评价心理情景剧”叁个基本问题为切入点,深度解析了心理情景剧的内涵与实践路径。他强调,心理情景剧不仅是艺术表达,更是心理疗愈与教育的重要载体。界定心理情景剧需从专业化、技术化、艺术化叁重视角出发,聚焦真实生活中的心理议题,兼具主体性、真实性、生活性、专业性、情节性、艺术性、教育性与创新性的“八个性质”。创作时,要紧扣主角、配角、观众、导演、舞台“五个要素”与暖身、演出、分享“叁个阶段”,灵活运用角色互换、替身、镜像等“十一项技术”,将行为表达与心理成长深度融合。评价心理情景剧则有“四维标准”,即主题贴近学生真实困扰、剧情符合心理规律与时代意义、角色与场景设计鲜明且富有感染力,最终通过观众共鸣与教育价值实现升华。
培训突破传统讲座模式,采用“全员共创+小组实战”的沉浸式学习法。全体教师在詹教授指导下,围绕“当前最困惑的问题”展开即兴创作,逐步构建完整剧目。随后,参训教师分组进行编创、彩排与展演,并结合灯光、音乐、道具等舞台元素完成录制。这种“做中学”的模式让老师们深刻体会到心理情景剧的疗愈力量。
回到学校后,谭玉花老师于3月26日面向合川校区通识教学部全体教师开展专题分享会,系统梳理培训内容,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创新应用方向。她计划将心理情景剧技术融入课堂活动与小组作业,通过“角色扮演”引导学生探索人际关系,借助“雕塑技术”具象化情绪问题,利用“剧目创作”推动学生自我觉察与互助成长。
3月28日,安朝东老师在綦江校区的智者楼102召开转培分享会,围绕赛事指导要点展开交流。分享会系统解析了心理剧的“五要素”与“11种技术”,针对赛事评分标准,重点探讨了剧本结构、演员表现及舞台设计等关键环节。后续备赛中,课程组将引导学生挖掘真实校园素材,优化团队分工,强化心理剧技术与舞台元素的融合。
此次培训及分享活动,不仅为心理学教师提供了专业指导,更面向通识教学部全体教师,深化了心理健康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创新。通过“全员共创+实战演练”的沉浸式培训模式,为跨学科教学注入新动能。未来,部门将以相关赛事为突破口,推动心理情景剧与通识课程深度结合:一方面,通过校级心理剧赛事孵化优质作品,鼓励师生团队挖掘校园真实议题,将课程作业转化为舞台实践,激发学生创造力与协作力;另一方面,以赛事为平台促进教学改革,围绕剧本创作、角色塑造、舞台设计等环节优化课程评价体系,强化“学-赛-用”闭环。同时,依托“八性”纲领,进一步探索心理情景剧在批判性思维培养、跨文化沟通及社会责任教育中的应用,构建“艺术表达+心理成长+通识育人”叁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为新时代通识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范式与实践样本。
撰稿:谭玉花、安朝东
摄图:冯丹、赵晓清
(通识教学部供稿)
上一条:【通识教研】通识教学部扎实推进首轮磨课工作
下一条:【通识教育】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召开通识教育学院工作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