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

移通资讯

快讯

【创意写作工坊】创意写作诗堂,谈论共成长——创意写作实验班诗歌工坊晚课随笔

2017-11-10

抬头仰望天空,发现夜幕像一张巨大的网,从四面八方慢慢的将整个天空拉拢,泼墨般的洒脱和欢畅。那抹夕阳的红色终于褪去,天边留下的是一片黑白混杂不清的景象,静默的安然的等待着黑夜的来临。没有忧伤,没有绝望。是一种淡然,一种安详,更是一种日落该有的模样……

我在天空尚有一点微光的时候,拿着我的诗稿带着我的梦想,从寝室又一次迈步走向了汇江,走在林荫小路上,我发现自然万物还是以往模样,虫鸣鸟叫未曾久响,凛冽寒风也并没有去往远方流浪,我想,它大概也爱上了汇江想在这长住吧。

不知不觉间,就走到了诗堂门前,看着门口汇江107这个标识,不知怎么的,我的心中就情不自禁产生了一种满足感,可能因为这里是我梦想启航的地方吧。所以每次一走到这里,就感觉有一缕温暖的阳光照耀在身上,那一刻只感觉岁月静好。

步入诗堂,我发现同学们都来的差不多了,只有叁两个位置上还没有坐人,徐庶老师看样子也早已经等候多时,于是,我赶忙找了一个空位坐下,当我环顾四周的时候看见了许多新面孔,心里虽然有点好奇不过也没有发出疑问,因为我知道老师等会儿一定会跟我们大家介绍,于是我就拿出了自己的诗稿在那里默默修改。

不多时,没来的几个同学也都陆陆续续的到了,徐庶老师在点完名,签完到后也正式宣布今晚诗歌工坊的课正式开始。

首先,徐庶老师解答了我们原诗歌工坊所有同学心中的一个疑问,就是今天课堂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新面孔?原来,这些同学是徐庶老师从其它班上选的一些诗歌爱好者,今后会与我们一起上课,一起讨论,在诗歌的道路上一起结伴前行。

接下来老师让这些新同学一一进行了自我介绍,我们也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不过最让我们惊奇的是,这些新同学中居然还有一位大二的学长,他自己介绍说是慕名而来,因为徐庶老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深深的吸引了他,这番话也让我感觉自己无比幸运,因为确实是在大学能遇到一个这么好的老师,着实不易。

在认识了新同学以后,我们也进入了今天的正题,徐庶老师首先叫我们每个人都起来谈谈自己这一周来看了什么书?有什么体会?或者是对于诗歌还有什么疑惑?

同学们的激情很高,参与意识很强,徐庶老师说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因为每个同学提出的问题都是很具有代表性的,很多都是我们这些诗歌初学者身上出现的最多的问题。而且有些学生甚至说出了有些很生僻的意象理解方法,且很准确。这令徐庶老师感到无比欣慰。

与此同时,徐庶老师一边解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一边对同学们某些好的写诗方法或对有些经典好诗的好的理解方法法提出表扬。不过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女同学,因为她对于诗歌的理解和写作方法与我们其它所有人都不同,甚至是与徐庶老师的某些诗歌写作观点还有点冲突,不过徐庶老师在听完她的看法后,并没有批评她的特立独行,天马行空,反而是在思考了很久,对那位女生提出了赞扬,认为她现在对于诗歌的这些种种理解其实是一种另辟蹊径,并且还鼓励她坚持自我,争取在诗歌写作的道路上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17A4F

在所有同学发言完毕后,徐庶老师针对今天同学们的问题进行了一个概括性的总结,令大家感触颇深,就我而言,我发现以前自己对于诗歌的一些认识和做法真的需要改变了,因为以前总抱怨自己语文基础知识薄弱,知识积累太少,语文素养不够高,写出来的作品太简单。现在看来是自己没有找到合适的写作方法和正确的思维模式。

之后,徐庶老师叫每位同学都上讲台去分享一首自己最近创作的诗歌,由自己先阐述一下写这首诗时的感受和写这首诗的原因,然后再由同学们进行点评,最后徐庶老师再来讲这首诗的好处和败笔之处在哪里,同学们都很喜悦的参加,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提高自己写作水平的好机会。

虽然大部分同学的诗歌都被老师差评了一番,不过却没有人生气,相反的是每个人都很高兴,因为我们可以从同学与老师的点评中,发现自己写作的漏洞在哪里,也可以根据同学与老师提出的建议对自己进行一种提升……

下课后,徐庶老师带我们去到诗堂外看看天空中的弯月,看是否可以找到一些写诗的灵感,在下次上课的时候也可以跟同学们进行分享。

走出诗堂,风从树叶的缝隙间荡过来,凉凉的,柔柔的,吹在人身上舒服极了。月亮的清辉似水一样在田野里流淌。薄薄的轻雾如纱般漂浮起来,四周朦朦胧胧的,让人仿佛走进一个梦幻般的世界。小路若有若无,在脚下蜿蜒而去。北山书院旁边的那片田野里弥漫着庄稼的香味,让人倍感惬意。有不知名的小虫在草丛里,轻轻鸣唱,声音细细微微的,像从地下发出的颤音。远处,远景学院一些窗户的灯光,一束束地透过夜幕照过来,给这温馨的夜色增添几分迷人的魅力。

同学们都仿佛沉醉在这美好的夜色中,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感受着月光拂过身体的每一寸肌肤,灵魂在颤抖中呻吟,发出愉悦的叫声,这一刻,似乎寒风不再凛冽,自然万物不再哑然无声……

166C0

 

 (创意写作实验班诗歌工作坊 李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