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级戏剧影视学院的程银露同学在听完讲座后深有感触:“刘禹锡虽屡遭贬谪,却始终以豁达之心面对人生。《秋词》中的豪迈、《酬乐天》里的哲思,无不彰显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坚韧。程韬光教授的讲解让我明白,困境中更应如刘禹锡般,以积极姿态迎接风雨,在逆境中绽放独特光芒。”
2025年6月12日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程韬光教授莅临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文化移通—名师课堂,在綦江校区贤者楼131多功能报告厅带来了《唐诗美学》课程2025上学期最后一讲。程教授从意象营造、情感表达等多维角度,引领听众走进刘禹锡诗歌的瑰丽世界,感受古典美学的永恒魅力。
程韬光教授以刘禹锡的传奇人生为引,娓娓道来这位诗豪的跌宕历程。从少年登科、仕途起步,到投身“永贞革新”,再到革新失败后的辗转贬谪,刘禹锡始终以乐观豁达之心面对命运起伏。程教授特别指出,《陋室铭》正是这种精神的绝佳注脚,在讲解韵律之美时,程教授即兴吟诵,以抑扬顿挫的声调展现《陋室铭》的平仄韵律,让在场听众真切感受到唐诗的音律之美。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开篇即以山水喻志,道出陋室因主人德馨而生的独特韵味。“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寥寥数语,便勾勒出陋室的清幽雅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则展现了刘禹锡精神世界的高远。程教授特别强调,在物资匮乏的环境中,刘禹锡仍能“调素琴,阅金经”,这种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正是《陋室铭》美学精神的内核,也是其诗歌乐观特质的源泉。
讲座尾声,程教授深入剖析了刘禹锡诗歌的精神力量。他指出,刘诗兼具豪放之气与婉约之美,题材涵盖怀古、咏物、田园等诸多领域,每首都蕴含着深刻的思想与艺术价值。《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以燕子为媒,道尽世事沧桑;《秋词》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则一反传统,展现出昂扬向上的生命态度。这些诗句不仅体现了唐诗的语言艺术,更彰显了刘禹锡独特的精神境界。
(名师课堂办公室:毛琳 李富强)
(图:庞梦)
上一条:北京交通大学冀振燕教授:《人工智能前沿》
下一条:着名影评人周黎明:《电影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