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文化多元蓬勃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创意写作已然崛起成为一个别具特色的领域。它绝非简单的文字组合,而是承载着人生感悟书写以及文化内涵表达的重要媒介。为帮助同学们学习文字驾驭、情感传达等多种表达技巧,更好地梳理自身成长经历,由瀛溪书院联合创意写作学院举办的第叁十六期“书院围炉夜话”活动,在瀛溪书院非正式空间驰齿333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有幸邀请到着名作家、诗人、媒体人、文化研究者以及马一浮学派第四代学人胡赳赳老师、我校创意写作学院苏瓷瓷副院长以及徐瑞皓老师叁位嘉宾,围绕“创意写作视野下的人生书写与文化表达”主题与移通学子们一同深入探寻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强大力量。
活动伊始,两位对话嘉宾与同学们分享了与胡老师搭档开展本次活动的独特感受,徐老师认为胡老师身上透着一种庄严感,而对于已相识20年的苏老师而言,更多是安心之感。胡老师也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把两位对话老师亲切比作吉祥物,这种新奇比喻瞬间让稍显拘谨的同学们放松下来,使活动变得轻松活跃。在两位对话嘉宾的引导下,胡老师首先为我们分享了他“炼心”的一个过程。他讲到,“炼心”其实就是共情与理性的一个转变过程,如同苏格拉底所说“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这强调我们一个人不要被外界的浊气掩盖了自由,这时就需要进行“炼心”训练,因为我们的表达和我们的行为都是来自于我们的念头,就是思维连续性。随后,胡老师为我们细致分析,“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就是《易经》当中所说的感通能力,指不带任何偏见、不带任何立场进入状态。他鼓励老师们把《易经》中的感通能力分享给移通学子,毕竟真正的写作靠的是感触能力,是我们自身的感受,要明白一个自发的写作其创作目的是什么,知道写下去会有什么效果。最后,胡老师为我们分析了言和意的关系,正所谓“言有尽,意无穷”,指我们的言辞不能传达我们的意图,我们的思想相当于就是言与意的关系。不能把话说尽,就只能用话外之话去传达意图,这也构成了整个东亚文化圈最核心的创作特性——意境。本次活动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本独一无二的书,而创意写作就是赋予每位创作者深入挖掘自身人生经验的宝贵契机。那些平凡或跌宕的人生故事经文字艺术加工后,能够引发广泛读者的共鸣,让在场的同学受益匪浅。
分享结束后,便迎来了大家期待已久的提问环节,同学们积极踊跃地向叁位嘉宾提出自己遇到的困惑。就最近很流行的人格测试做题时为带入自己的主观意识美化自身,以及曹毅也写过“美化自己是并不妨碍一个伟大故事的诞生”这个问题而言,胡老师给出了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操作的合理性建议。他讲道,美化自身只是一个因素,而在伟大的着作当中就变成了1%。很多作家都是自大狂、自恋狂,但并不妨碍产生好的作品。在活动的最后,他鼓励同学们多读优秀作品,不断学习写作技巧,从他人的创作中汲取灵感。苏瓷瓷副院长与徐瑞皓老师两位对话嘉宾也精辟总结,点明创意写作教育的不断深入和拓展以及我校开展的创意写作课程,更是激发了同学们对自身人生和文化的思考以及对未来写作之路的憧憬。
随着提问环节的结束,第叁十六期围炉夜话活动也圆满落下帷幕。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不仅为移通学子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的优质平台,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对创意写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了写作热情,看到了创意写作在人生书写和文化表达上的无限潜力,充分展现了创意写作的魅力与价值。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精彩的人生故事得以书写,更多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通过作品得以表达,为文学的天空增添璀璨光芒。
在围炉夜话活动中,到场同学也有自己的独特心得:
本次讲座收获颇丰,让我明白人生书写可以借助创意,赋予经历别样色彩,懂得了文化能为写作提供丰富养分,让作品极具内涵,同时创意写作给予我们全新视角去审视人生,这启发我日后要更用心观察生活以创意之笔展现百态人生。
——刘仙艳
打破了我对写作常规的认知,原来文字可以如此灵动的将个人与文化相融合,每一个人的经历都是独特的文化素材。通过创意写作这些素材能被赋予新的意义。在文化的长河中留下独特的印记,也激励我用创意去书写自己的人生故事。
——余曼
撰稿:鲍雨涵
照片:张力、余曼
瀛溪书院供稿
二〇二四年十一月十七日
上一条:第90期触古剑奇谈:启动!綦江校区首个茶艺美学实践基地正式落户古剑书院!
下一条:第150期触专注玉棠:“糯香甜·味觉之旅”―玉棠十二风味第12期“糍粑星球探险:蒸打尝,解锁劳动欢乐密码”活动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