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至21日,外国语学院在海南三亚成功举办外语教育改革专题培训。本次培训以 “新文科视域下公共外语教学的‘破’与‘立’”
为核心主题,由华南理工大学韩金龙教授与华中科技大学彭仁忠教授联袂主讲,围绕大学外语改革实践、新文科背景下外语教育转型、AI 技术与跨文化教学融合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度研讨,为推动民办高校外语教学质量提升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凝聚智慧力量。
培训背景:直面教学痛点,锚定改革方向
当前民办高校大学外语教学面临多重挑战: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长期偏低,成为学生考研、出国升学的 “拦路虎”;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兼顾语言工具性与人文性,无法满足学校转型发展与 “四新” 建设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同时,人工智能迭代与教育数字化浪潮下,教学资源整合、个性化学习路径构建等问题亟待突破。
在此背景下,本次培训紧密结合《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 版)》要求,聚焦民办高校外语教学实际需求,从分层分类教学、新文科 “大外语” 建设、AI 赋能改革、跨文化教学与科研能力提升四大维度,提供可落地、可复制的教学改革方案,助力教师破解教学难题,推动外语教育从 “标准化教学” 向 “个性化育人” 转型。
新文科与大外语:外语教育的时代使命
培训首日,韩金龙教授以《纽约客》对英语专业前景的质疑为引,直面外语专业的生存危机,却以“新文科”与“大外语”的宏大叙事给出了破题之道。他指出,外语专业的价值并非消退,而是需通过“交叉融合”与“服务国家战略”实现重构。例如,“外语+”模式与区域国别研究、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结合,正推动外语学科从“工具性”向“智库性”升级。韩教授以华南理工大学的学术英语课程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课程-教材-平台”一体化建设,支撑新工科人才培养。教学融通“通用英语”与“学术英语”,最终实现从“学英语”到“用英语学”的跃升。
础滨赋能:外语教学的技术革命
如果说“新文科”为外语教学指明了方向,那么“础滨赋能”则提供了实践路径。韩教授在19日下午的讲座中系统阐述了础滨推动外语教学改革的“四路径叁机制”:资源智能化、学习个性化、教学评一体化、课堂协同化,以及平台、数据、协同叁大支撑机制。他特别强调,础滨不是替代教师,而是通过技术重塑教学生态。例如,新形态教材可实现多模态内容动态更新、数据驱动个性化学习路径,使“千人千面”的教学成为可能。
彭仁忠教授在20日上午的讲座中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他提出,数字技术为跨文化能力培养提供了全新场景,如通过虚拟仿真、在线协作平台让学生“沉浸式”体验文化差异。但他也警示,技术应用需避免“重工具、轻内涵”,跨文化教学的核心仍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反思构建文化自觉。在础滨热潮中,我们更需坚守外语教育的人文底色,避免陷入“技术至上”的误区。
跨文化能力:外语教育的价值锚点
彭仁忠教授从国家战略需求出发,系统阐述了跨文化能力培养的现实背景与理论基础。他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指示,指出跨文化能力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符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教育数字化”战略。他提出的“中国语境下六维度跨文化能力模型”,包括本国文化知识、外国文化知识、态度、跨文化交流技能、跨文化认知技能和意识,为跨文化教学提供了可操作的框架。其中,“本国文化知识”被置于首位,呼应了“大外语”服务中国国际传播的战略定位——外语人才不仅要懂世界,更要让世界懂中国。
跨文化研究与 AI 赋能
10 月 20 日下午,彭仁忠教授围绕“AI 大语言模型与跨文化研究项目选题与论文撰写”开展专题讲座。讲座从跨文化研究概览、文献调研、文献综述撰写、选题设计四大维度,结合国家战略需求与学术实践案例,为教师们梳理跨文化研究的学术路径,同时详解 AI 技术在科研中的应用方法,为高校外语教师开展跨文化研究提供系统指导。他以“中国大学生跨文化路径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例,详细阐述了如何将国家战略需求转化为具体研究课题,并通过严谨的研究设计取得突破性成果。
心得凝练:培训收获分享
经过两天的外语教育改革专题培训后,各小组于 10 月 21 日围绕专家讲座内容展开深度研讨,并进行小组汇报分享。各组结合培训所学与教学实践,从教学理念革新、技术融合应用、教师角色重塑等维度提出创新思路,为大学外语教学高质量发展提供多元解决方案。
第一组汇报人江顺利锚定国家规范与学校特色,以《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等为依据,结合学校“产业商学院”定位;提出数字化驱动个性化教学,构建量表化形成性评价体系;明确教师需转型为“数据管理者 + 科研人员”,适配学校特色教育模式。
第二组汇报人王萍以“新文科视域下公共外语教学的‘破’与‘立’”为主题,提出教师需树立危机意识以应对 AI 冲击;强调拥抱 AI 技术,转型为 “智慧教学设计师”与“跨文化能力引路人”;同时通过“教?科结合”提升科研能力,实现四重角色融合。
第叁组汇报人陶依文以“不破不立”为核心理念,主张打破传统教学局限,通过项目式学习激活课堂;分享叁个跨场景教学案例,实现“真实应用、跨学科融合”;强调技术为翼、育人为本,培养兼具“中国心、世界眼、数字脑”的新人。
第四组汇报人蒋丽萍聚焦“数智 AI 时代大学外语教师重生蝶变”,提出 “补丁升级-职业重塑-育人升级”三步路径,构建“教师 + 学生 + AI” 三元育人模式;最终目标是完成从“单一语言工作者”到“跨文化教育者”的转变。
为期叁天的培训内容丰富、实操性强,参会教师纷纷表示收获颇丰。本次培训既是对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经验的梳理与分享,更是对未来教育方向的探索与锚定。
图文:陈燕、曲美玉、王萍、雷凤钰
(外国语学院供稿)
上一条:【艺传动态】艺术传媒学院2026届毕业生集中实习纪实
下一条:【智工动态】智能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开展校内集中毕业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