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

移通资讯

快讯

【双师授课】理性与浪漫:婚恋中的经济逻辑与心理密码

2025-06-07

5月29日上午10点,通识教学部杨丹丹与黄晓艳两位老师携手,为2024级自动化专业学生带来了一堂理性与浪漫交织的双师课程。本次课程以“理性与浪漫:婚恋中的经济逻辑与心理密码”为主题,通过经济学与心理学的双重视角,带领学生深入探讨婚恋关系中的决策逻辑与情感密码。

婚恋中的“投资”与“成本”

课程伊始,杨老师从经济学角度切入,创新性地设计了“模拟婚恋投资”的互动环节,引导学生以投资者的视角思考伴侣选择。在这个生动有趣的实验中,每位学生被赋予100元虚拟资金,用于在“婚恋市场”上配置投资组合。在杨老师讲解“边际效用递减”时,黄老师适时提问:“从心理学角度看,这种现象也解释了为什么新鲜感在恋爱初期特别重要”,这帮助学生理解婚恋决策背后的理性逻辑,让学生在模拟决策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经济学和心理学思维和的精髓。

在完成“模拟婚恋投资”的互动环节后,杨老师顺势引导学生思考一个更现实的问题:“当我们已经在某段关系中投入了大量时间、金钱和情感,却发现关系并不理想时,该如何抉择?”杨老师随即让学生分组辩论,并总结出:理性决策应忽略已投入的沉没成本,专注于未来收益。为了避免陷入沉没成本陷阱,杨老师指导学生建立理性的决策框架:成本与收益分析表、情感止损点、第叁方视角评估等,让学生们不仅理解了沉没成本的理论概念,更掌握了避免“恋爱沉没成本陷阱”的实用方法。

情感投入与决策偏差

黄老师则从心理学角度解析婚恋行为。她通过案例对比,揭示人们在婚恋中的“心理账户”效应——例如,为何有人愿意为伴侣超额消费,甚至压缩自身开支。而杨老师巧妙设问:“从经济学角度看,这种‘心理账户’现象是否违背了理性人假设?”两位老师就此展开专业对话,既展示了学科差异,又呈现了知识融合。

在讨论“光环效应”时,杨老师以投资案例切入:“就像投资者会被明星公司的技术光环迷惑,忽视其财务风险一样。”黄老师顺势引申道:“恋爱中也常见这种情况:被对方某个耀眼特质吸引时,往往会弱化对其他方面的判断。”有同学提问:“如何避免光环效应对个人的影响?”杨老师从经济学视角建议:“可以借鉴多元化投资策略,建立全面评估体系。”黄老师则从心理学角度补充:“同时要保持定期自我觉察,像第叁方那样客观评估关系。”这段精彩的学科对话,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实用的恋爱建议,让学生们对“光环效应”有了立体而深刻的理解。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围绕“小时候喜欢的异性类型与现在的差异”展开热烈交流。黄老师引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引导学生从内在因素(价值观、个人追求)和外在因素(社会环境、家庭影响)分析婚恋观念的变化,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

理性与感性的碰撞

课程的高潮在于两位老师的联动辩论环节。她们以“情感投入痴厂物质投入”为辩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经济学强调资源最优配置,而心理学则关注情感满足与个人成长。最终,两位老师总结道:“健康的爱情是两个完整个体的彼此照亮,而非残缺灵魂的相互填补。”这一观点赢得全场掌声。

课堂生动,启发深刻

课后,学生们纷纷表示,这种双师授课模式让他们既学到了经济学的理性思维,又理解了心理学的感性密码。自动化专业学生周涛感慨:“原来恋爱中的纠结可以用‘沉没成本’解释,以后做决定会更清醒!”另一名自动化专业张杰同学则表示:“心理学部分让我更清楚自己在关系中的真实需求,受益匪浅。”

本次双师课堂的创新实践,不仅突破了传统通识教育的单一教学模式,更通过经济学与心理学的跨界对话,为学生构建了一套系统而实用的“婚恋认知工具箱”。这套工具既包含经济学的理性决策框架,又融合了心理学的情绪认知方法,帮助学生在感性与理性之间找到平衡点。



撰稿:杨丹丹

摄图:杨琼、杨丹丹

(通识教学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