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切实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发挥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学院资源整合与协同育人优势,智能工程学院于5月16日—5月18日邀请重庆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重庆清研理工智慧工厂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及重庆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等多名公司专家,深度参与2025届毕业设计答辩工作。此次活动将公司前沿技术与行业实际需求融入答辩环节,不仅为毕业设计质量把关,更为学生搭建起与产业接轨的桥梁,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5月16日,重庆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院长助理、高级工程师陈才参与智能工程学院第33答辩组的答辩工作,为自动化专业及机器人专业的学生带来了一场极具专业性与实践性的答辩指导。面对学生们对于电控系统设计、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改进等毕业设计课题,陈才工程师从实际生产场景出发,针对硬件选型、算法优化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诸多宝贵意见。这些源于行业一线的指导意见,让学生们对毕业设计存在的不足有了更清晰认知,也为后续优化指明了方向。
5月17日,智能工程学院第12答辩组迎来了一位特殊嘉宾——重庆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师郝宗洋。此次答辩受到学院高度重视,从流程规划到场地布置均精心安排,旨在为学生打造严谨专业的展示平台,而公司工程师的深度参与,正是学院深化产学研融合、促进教育教学与产业学院紧密衔接的生动实践。答辩现场,郝宗洋工程师凭借丰富的行业经验与深厚的专业积淀,全程专注聆听学生陈述,不放过任何细节。在提问环节,他直击要点,提出的问题既紧扣学生设计方案,又紧密关联行业实际应用。以学生控制系统设计方案为例,他围绕传感器技术指标、执行机构选型及实际操作可行性等维度,提出一系列建设性问题与优化建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何将理论知识高效转化为产业实践成果。对于参与答辩的学生而言,与郝宗洋工程师的交流互动,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与设计方案的精准反馈,更通过公司视角,深刻洞悉行业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促使他们在未来学习中锚定方向,聚焦实践能力锻造与综合素质提升,全力成长为契合产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5月18日,重庆清研理工智慧工厂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公司导师徐少林、萧生参与智能工程学院第23答辩组的答辩工作,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专业毕业生的论文成果展开了细致入微的评审与指导。两位公司导师立足现代制造业对人才的核心要求,从公司实际生产应用角度出发,针对图纸规范性、工艺可行性、设计合理性等关键方面提出众多真知灼见。徐少林导师着重指出,部分图纸在尺寸标注清晰度、公差配合严谨性以及关键加工面技术要求表述上存在完善空间,强调“清晰规范、准确无误的工程图纸是将设计理念转化为合格产物的关键前提,也是工程师必须夯实的专业基础”。第23答辩组组长周平对公司导师的参与给予高度评价:“徐工和萧工的意见切中要害,精准指出了教学过程中易被忽略、但公司极为关注的实践规范要点。这些来自产业一线的反馈,对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意义重大。”参与答辩的学生们纷纷表示,公司导师的点评让他们深刻领悟到学校所学与公司实践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细微差别,对工程图纸这一“工程师的通用语言”有了更为深刻、严谨的认知。
自我校“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学院”成功获批立项重庆市第二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以来,智能工程学院持续深耕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此次校外公司导师深度参与毕业论文答辩工作,不仅为学校人才培养体系注入真实的行业反馈,助力学校精准调整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推动人才培养与公司、市场需求无缝对接;同时,学生通过与公司专家的面对面交流,有效拓宽了专业视野,深化了对行业发展趋势的认知,显着提升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为职业发展筑牢根基。未来,智能工程学院将继续以产业学院建设为契机,探索更多校企合作新路径,培育更多适应行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撰稿:张清蓉、周平、杨佳义
(智能工程学院供稿)
上一条:【淬炼商学院】 冲突营销学院第二届精英班实战项目冲突解决方案汇报会圆满举行
下一条:【戏影迎评】聚焦评估促建设,校际协同育良才——戏剧影视学院赴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艺术学院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合格评估专题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