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助力学生精准规划职业发展,5月27日下午2点,我校通识教学部心理学教师杨倩邀请淬炼商学院工商管理教师马碧红携手,为2024级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有关“惭叠罢滨职业性格测试”主题的双师课程。此次课程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石,紧密结合财务管理岗位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职业发展指导。
理论溯源析维度,专业适配见真章
课程伊始,杨老师从心理学专业视角切入,详细介绍惭叠罢滨测试的理论根基。她追溯惭叠罢滨测试源于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逐步延伸至如今广泛应用的人格测评工具,并深入拆解惭叠罢滨的四个维度。在对每个维度展开系统讲解后,马老师及时接力,结合财务管理专业对应的岗位需求,深入剖析各维度所需的心理类型特质。例如,在讲解“思维(罢)/情感(贵)”维度时,马老师指出,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分析、预算编制等岗位往往更需要倾向“思维(罢)”类型的学生,这类学生逻辑严谨、注重数据与事实,能够理性分析财务数据,做出客观决策;而在财务公关、客户沟通等工作中,“情感(贵)”类型的学生则更具优势,他们善于体察他人情绪,能够更好地维护客户关系。这种紧密结合专业岗位的解读,让抽象的惭叠罢滨维度变得具象且实用,学生们得以清晰窥见不同心理类型在财务管理岗位上的表现差异。
测试互动启思考,职业路径更明晰
在学生们对 MBTI 测试有了全面了解后,课程进入实践环节。杨老师组织学生们有序打开提前做好的MBTI测试结果,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测试结果展开热烈讨论。在交流过程中,同学们结合两位老师此前讲解的理论知识和岗位需求,积极分析自身特质与财务管理不同细分领域的适配性。小组内,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有的同学根据自身“外倾(E)”特质,联想到马老师提到的财务销售、资金对接等岗位,计划在未来着重培养沟通与谈判能力;有的同学则结合“感觉(S)”特点,将目光投向财务核算、税务申报等需要严谨细致的工作。在深入的讨论与思考中,同学们逐渐拨开职业规划的迷雾,明晰了未来的努力方向。
性格互补筑团队,扬长避短明方向
课程尾声,马老师以会计师事务所的真实招聘案例为例,为同学们深入解读公司如何运用惭叠罢滨优化团队配置。她展示了事务所为完成一个大型公司财务审计项目而组建团队的全过程。马老师强调,财务管理工作就像一台精密运转的机器,不仅需要“感觉型(厂)”成员的细节把控,确保每一个齿轮都严丝合缝;也离不开“直觉型(狈)”成员的战略视野,为机器的长远运行指引方向。多元性格的组合,才是打造高效团队的基石。这一讲解让同学们豁然开朗,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王如意感慨道:“这次课让我意识到,性格没有优劣之分,关键是要清晰认识自己,在职业发展中巧妙扬长避短。就像不同性格的人在财务团队里各司其职,共同推动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也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定位,发挥出最大价值。”
此次双师授课创新实践,成功构建了“心理学理论+职业应用”的跨学科教学范式。这种双师协同、学科交叉的教学模式,既拓展了通识教育的专业深度,又丰富了专业教育的人文维度。未来,随着更多跨学科双师课程的开发,我校将继续探索通专融合的育人新路径,让课堂真正成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撰稿:杨倩
摄图:马碧红、杨倩、王如意
(通识教学部供稿)
上一条:数商动态触四届一任,这是我的“年度爆款”述职
下一条:【双师授课】记《西方哲学史(罗素)》双师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