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

移通资讯

快讯

【通识教育】从启蒙运动到康德批判,共溯科学理性批判精神 ——记《欧洲文明的现代历程》双师授课

2025-05-29

2025年5月20日,在仁者楼407教室通识教学部《欧洲文明的现代历程》教师冉巍,与《正义论》教师徐鏖同台授课,围绕“理性的权威:启蒙运动如何用思想重塑世界”展开深入探讨,带领学生穿越时空,感受理性批判精神的永恒魅力。

课程伊始,冉巍老师以贴近生活的问题切入:“如果你在社交媒体看到‘某保健品能治愈癌症’的帖子,你会怎么做?”学生们纷纷回应:“查证来源!”“看是否有科学依据!”冉巍老师顺势点明主题——“理性批判性思维”,并以此引入启蒙运动的定义。接着,她从历史视角出发,梳理启蒙运动的兴起背景、核心思想家及其对政治、科学、宗教领域的深远影响。她特别强调,理性主义的推广打破了传统权威的束缚,为现代社会的民主、法治和人权观念奠定了基础。

随后,徐鏖老师以哲学视角接过话题,抛出连环追问:“理性与信仰一定冲突吗?理性是万能的吗?它是否有界限?”学生们陷入沉思。为深化讨论,徐鏖老师以康德哲学为例,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理性的界限”。有学生认为理性无界,亦有学生持相反观点。徐鏖老师随即引入康德的“二律背反”——“世界在时空上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揭示理性自身的矛盾性,并指出:“理性并非无所不能,但正是对界限的认知,让人类保持谦卑与探索欲。”

自由议题将课堂推向高潮。徐鏖老师提问:“若没有法律约束,你是自由的吗?”学生观点针锋相对。他借康德哲学解答:“自由分两种——消极自由(不受外力束缚)与积极自由(自我立法)。真正的自由,是‘人为自己立法’。”最后,他以康德的名言作结:“‘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恰是理性与敬畏的永恒交织。”

课程尾声,冉巍老师总结道:“启蒙运动代表的种种精神不仅是历史遗产,更是日常实践的指南,愿大家始终保持理性批判的勇气。”本次双师授课,通过问题链设计、跨学科对话,激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欧洲文明的现代历程》课程将持续探索更多跨学科双师的融合机会,让学生在不同背景的双师教学下获得提升。

今天在《欧洲文明的现代历程》课堂上,我体验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双师授课”。冉巍老师特别邀请了哲学系的徐鏖老师,与我们共同探讨“理性与信仰”这一深刻主题。这堂课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视野,更教会我用批判性思维看待问题。感谢冉巍老师的精心安排,也感谢徐鏖老师的精彩讲授,让我们在历史与哲学的对话中,收获了难忘的学习体验。

——2023级动画3班张逸洲

通过徐鏖老师的讲解,我知道了理性和信仰并不冲突,二者可以并存,同时理性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它还存在个人、集体以及主客观的区别,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每个人对“合理性”有着各种的理解和标准。这堂课最大的收获就是明白了既要充分发挥理性的力量,又要承认其限度;既要坚持科学的严谨性,又要保持对超越性维度的开放态度。

——2023级动画3班潘成卓

这堂双师授课让我收获颇丰。两位老师配合默契,一位带我们回溯历史根源,一位引领我们立足当下思考,让我明白理性与信仰的关系始终贯穿欧洲发展,这样新颖且深刻的讲解,让我沉浸其中,对欧洲历史有了更立体的认知。

——2023级动画4班胡劲杰



图:胡漪

文:冉巍

通识教学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