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3日,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通识教学部在仁者楼410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技术如何颠覆权威:宗教改革与础滨革命的双镜对比”的双师授课活动。本次授课由罗茂格老师和冉巍老师共同主讲,旨在通过欧洲文明与人工智能的跨时空对话,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技术进步对权威结构的冲击与重塑。
课堂伊始,罗老师指出宗教改革与础滨革命的共性——权威的解构与技术驱动,所以技术进步推动社会变革成为本次授课的主线。罗老师以宗教改革为切入点,从历史视角详细阐述了印刷术对宗教改革的巨大影响。具体表现在印刷术加快了思想文化的传播,使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纲论”迅速在欧洲扩散开来,让更多人了解到天主教会的弊端,从而引发宗教改革。她强调印刷术在推动宗教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为后续探讨技术与权威的关系奠定基础。
冉巍老师则将视角转向人工智能革命,探讨在AI革命大环境下,我们应如何以史为鉴。她提到,AI革命的核心在于技术突破,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大语言模型等,这些技术使机器能够执行复杂任务,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越人类。冉老师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如果AI成为新的“权威”,那么谁在控制 AI 背后价值观?在层层设问下,冉老师说开发者、研发公司、政府、监管机构、学术机构以及用户和社会公众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技术如何颠覆权威,课堂还设置了“AI 路德”辩论赛环节。冉老师也引导学生采用5E范式来提出问题、发现本质、制定解决方案、实践解决并反思结果。
在课堂互动环节,冉巍老师提出问题:“在 AI 革命中,我们是否可以借鉴宗教改革时期的经验来应对权威的变化?”罗茂格老师则问道:“印刷术推动了宗教改革,那么在当今的AI时代,技术又将如何重塑我们的社会和权威结构?”学生们则积极参与讨论,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观点。例如,有学生提出,宗教改革时期的印刷术与当今的互联网在知识传播方面有着相似之处,都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快速传播和思想的广泛交流。还有学生认为,AI 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像宗教改革一样,引发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的重大变革。这些讨论进一步深化了课堂主题,使学生对技术与权威的关系有了更全面地理解。
本次双师授课将宗教改革与人工智能础滨革命交织在一起,通过历史事件与现代科技的对比,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技术进步对权威结构的颠覆性影响。罗茂格老师和冉巍老师分别从历史和科技两个维度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技术如何改变权威的定义与运作方式。这种跨学科的融合教学模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更激发了他们对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深入思考,还为通识教育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深度。
学生心得:
在这次双师课堂中,我收获满满,不仅接触到人工智能与欧洲宗教改革两大领域的知识,更在新颖的教学方式中享受到更好的学习体验。老师结合实际案例,通过实战演示,教会我们如何精准输入指令、产出优质内容,这些实用技能让我大开眼界。
这次双师课堂的多元教学模式,让抽象知识变得鲜活易懂,无论是思维启发还是知识积累都让我受益匪浅,我期待未来能参与更多这样的精彩课堂!
--202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1班易杨
在双师授课的课堂上,宗教改革与础滨这两个看似遥远的话题被巧妙地串联起来,让我感受到思想变革的惊人相似性。当罗老师讲述16世纪马丁·路德用印刷术传播《九十五条论纲》,冉老师讲述了今天础滨算法如何重塑信息传播方式——两者都是借助当时最前沿的“技术”打破知识垄断。宗教改革中普通信徒第一次能够直接阅读圣经,就像今天我们通过础滨助手瞬间获取曾经专属于学者的知识,这种权力转移带来的震撼感在对比中显得格外清晰。
--202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1班邸任超
图文:罗茂格
通识教学部供稿
上一条:【通识教育】巴渝通识 山城万象——“行·识·记” 第二届通识文创大赛决赛圆满举行
下一条:【通识教育】重温古礼传承文明,趣探六礼浸润童心——记国学进小学活动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