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1日,重庆市綦江区首个以“大学生原创团队”为核心驱动力的“校地文化融合发展基地”,在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綦江校区贤者楼131报告厅正式揭牌。挂牌仪式由中共重庆市綦江区委宣传部、重庆市綦江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綦江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主办,由綦江区图书馆、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綦江校区创意写作学院、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瀛溪书院、綦迹文化产业工作室共同承办,此次挂牌标志着綦江区校地文化协同创新迈出实质性一步,为区域文化传承与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綦江区文联主席翁春梅、区文旅委副主任罗耿、区委宣传部新闻出版科科长佘旺、区图书馆馆长韩丹、副馆长代浩,与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副校长李文豹、书院部副部长曹玉姣、创意写作学院副院长苏瓷瓷,綦迹文化产业工作室指导老师萧婷婷及其他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并一同在挂牌仪式上剪彩,与300余名移通师生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里程碑时刻。
此次基地落地不仅标志着綦江区校地文化协同创新迈出实质性一步,更通过“实践育人+产业储备”双向发力,为区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储备青年人才。
“学生主导”破题校地融合 青春身影筑牢“人才储备池”
作为綦江区首个“学生团队为主体”的校地融合平台,以“学生原创团队”为核心驱动力,旨在推动高校创意资源与地方文化深度对接,探索“青春创意+地方文脉”的双向赋能路径。
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副校长李文豹在致辞中指出:“文化融合发展基地的成立是学校‘四位一体’教育理念的实践延伸。将课堂所学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教育理念与‘就业导向’的双重实践——我们以学生为源动力,通过文学创作、文化活动策划、文创产物开发等实践,将课堂知识转化为产业能力,未来,这些参与基地项目的学生,将成为綦江文化产业最‘知根知底’的储备人才。让青年在‘乐教乐学、创造创业’中成长,为綦江文化发展注入鲜活的青春力量。”
綦江区文旅委副主任罗耿在发言中表示:“校地合作是綦江文化旅游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此次校地文化融合发展基地的落地,与《我们》校园杂志的持续深耕,不仅是文旅资源与高校优势深度融合的标志性事件,更是一种优质的生态资源聚合: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高校创意智库+地方文化及政策支撑的文化生态,将为綦江文化旅游品牌建立创新注入持久活力。”
《我们》杂志:青春执笔的“文化活页本”,更成“就业能力训练册”
作为校地文化融合发展基地核心实践成果之一,由綦江区图书馆、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创意写作学院与瀛溪书院、綦迹文化产业工作室共同出品的第叁期《我们》青春校园杂志在此次挂牌仪式上同步发行,这标志着未来杂志的共同出品将迈入新的历程。
作为基地最鲜活的实践注脚与人才储备“练兵场”,由綦江区图书馆、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创意写作学院与瀛溪书院“綦迹文化产业工作室”共同孵化的《我们》青春校园杂志,始终以“学生原创”为底色,以“记录本土文化、连接校地脉搏、提升就业技能”为叁重使命。
从2024年3月首期试水,到如今第叁期新鲜出炉,这本由学生团队全程主导策划、采编、排版的刊物,不仅是校地文化对话的“活页本”,更成为学生就业能力的“训练册”。
在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及綦江区文旅委的主管指导监管,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创意写作学院与区图书馆共同管理,以及作家老师总编辑萧婷婷的指导下,这本由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学生原创团队主导的刊物,从编辑部团队组建、美术编辑、杂志滨笔打造、文字校对、文章撰稿,均由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的学生独立完成,以“记录本土文化与校园文化、展示校地成果”为宗旨,深度融合綦江历史文脉与大学生的青春表达。
在与地方共同出品的第叁期杂志中,学生记者深入綦江非遗版画工坊、东溪古镇等文化地标,以青年视角解读地域文化;特辟“校地合作文创案例”专刊,集中展示“双院制”教育模式下学生的跨界创新能力;重庆移通学子都接受过创意写作学院的通识创意写作课教学,有着深厚的写作及审美底蕴,在稿件的发表作品中,汇集了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创意写作学院特色“作家班”各工坊学子的原创文学作品,更展现了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双校区学子们的诗歌、小说、摄影等原创作品,《我们》杂志成为“青春与文脉对话”的窗口。
不同于传统刊物的“专家主导”,这本杂志坚持“学生主编+双导师护航”:学生担任执行编辑,綦江区图书馆与移通创意写作学院“校地双导师”全程把关,从资源对接、创作指导两端提供支撑。
“每一篇稿件的修改,每一个选题的打磨,都是学生主导、导师托底的过程。”
活动现场,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副校长李文豹为《我们》杂志编委会成员颁发了聘书,形成“校地双导师”机制,綦江区图书馆馆长韩丹、移通学院创意写作学院副院长苏瓷瓷任编委会副主任,綦江区图书馆副馆长代浩与移通学院杂志总编辑萧婷婷担任编委,进一步强化“学生主编+导师指导+地方支持”的运营模式。
学生团队?深度参与志愿服务+文化滨笔孵化,构建文化传承共同体
“校地文化融合发展基地”聚焦叁大核心方向:文化产业开发、文旅特色打造、区域文化建设。依托“綦迹文化产业工作室”在文学创作、地域文化研究、滨笔孵化等领域的实践经验(如已推出“悟空”小猫、“未来”系列等文化滨笔及文创产物),校地文化融合发展基地将结合綦江红色军旅文化、非遗技艺、特色地域风貌,通过非遗活态传承、文创滨笔开发、文旅品牌塑造等路径,打造“高校智库+地方文脉”协同创新体系,目标培育“綦彩画廊”等标志性文旅滨笔,树立校地合作的“綦江样板”。
揭牌仪式后,綦江区图书馆同步举行“最美志愿者”表彰仪式,对长期参与文化传播、阅读推广、社区服务的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工作室的优秀志愿者学生予以了肯定。
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彭望烟、彭杰、廖杨;大数据学院黄思琪、罗伊婷、陈馨怡、田舒梅;戏剧影视学院郭杰,共8名优秀志愿者学生获此荣誉,他们通过图书整理、文化宣讲、活动策划等公益服务,不仅架起校地文化桥梁,更在实践中积累了组织协调、用户运营等职场通用技能。
“这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获奖学生表示,未来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助力校地文化资源共享。
此次“学生主导型”校地融合基地的落地,标志着綦江在文化创新与人才储备领域迈出“青年引领”的关键一步。
正如李文豹副校长所言:“当青春创意遇见地方文脉,我们不仅书写校地共生的文化史诗,更在为綦江文化产业培育‘知根知底、能创能战’的新生力量。未来,这些青年或将成为綦江文化产业的‘顶梁柱’。”
随着基地持续运营,綦江有望成为全国校地文化融合与人才储备的“双样板”。此次“学生主导型”校地文化融合基地的落地,标志着綦江在文化创新领域迈出“青年引领”的关键一步。
撰稿 綦迹文化产业工作室、叶文君、赵雨洁、廖杨
摄影 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融媒体中心、瀛溪书院、綦迹文化产业工作室
指导老师:萧婷婷
由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綦江校区创意写作学院提供稿件
上一条:【创意写作】创意写作学院副院长苏瓷瓷受邀西部写作营名家讲座,共探虚构世界的存在之维
下一条:【数商动态】“以生命力为笔,书写学院合格评估奋进答卷”——校领导深入推进合格评估建设,助力学院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