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教育教学三提三创’生题年活动方案》精神,2025 年 4 月 16 日晚,计算机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教研室在玉棠书院地心会议室召开了 "教研室及专业课程建设" 专题研讨会。会议立足计算机学科特色,由教研室主任徐多礼主持,明确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驱动的发展方向,并聚焦学科竞赛、产教融合、智慧教学等重点领域。会上,全体教师围绕新工科背景下专业建设面临的关键问题、课程体系优化路径及教研团队协同机制展开了深入研讨,旨在全面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为助力学校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凝聚共识、谋划新篇。
会议伊始,团队目标共识会拉开帷幕。徐多礼主任指出,教研室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教师的共同努力,而明确的目标共识则是凝聚团队力量、推动工作高效开展的关键。会上,全体教师围绕“提升教学质量、强化科研能力、深化产教融合”叁大核心目标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就如何实现这些目标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和建议。最终,大家一致同意将这叁个目标作为教研室未来工作的行动指南,并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分工,形成了统一行动方向。
教研室建设环节,教师们踊跃提出诸多建设性举措。杨杰老师表示,教研室建设可从两方面着力:一是强化公开课展示机制,建议定期组织跨学科融合公开课、教学创新示范课及新教师汇报课,配套课后互评、专家点评环节,形成常态化教学交流平台;二是营造多维学术氛围,通过举办前沿学术讲座、课题开题论证会、教研成果分享会等活动,鼓励教师跨团队协作攻关,构建 “教学相长、研教融合” 的教研生态,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科建设协同发展。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负责人李海燕老师提出,鉴于当前教研室会议频次略高,建议适当减少会议次数,以提高会议效率。同时,她认为教研室的建设意见和建议可以更加灵活地通过教研室群进行交流和讨论,这样既方便大家随时提出想法,又能促进教研室内部的沟通与合作。
专业建设讨论中,教师们聚焦课程体系优化。建议紧密结合行业需求与学科前沿,对现有专业课程进行系统性梳理与调整。例如,在课程内容中适时融入最新的智能科学应用案例,确保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无缝对接。此外徐主任深入细致地为大家讲解了教学叁大件——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材编写的要点与技巧。他的讲解深入浅出,为提升教研室的教学质量和专业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随后,黄娇和王浩强老师分别进行自我规划展示,并就教研室建设发展提出宝贵建议。黄娇老师详细阐述了个人在教学方法创新、科研成果突破以及专业技能提升等方面的目标与计划,同时建议建立教师培训与发展长效机制,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教学方法、科研创新等专题培训讲座,助力教师专业素养全面提升。王浩强老师分享了自己在指导学生竞赛、推动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规划,着重强调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他提议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深化理论知识,提升实践技能,建议加强与公司界的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行业前沿、积累实战经验的机会,从而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自由发言时间里,教师们各抒己见。郑康培老师关注学科竞赛组织,提议成立专门的学科竞赛指导团队,由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为学生参加各类智能科学竞赛提供全方位指导,提升竞赛获奖率;王瑞芳老师着眼于国际交流合作,建议加强与国外高校相关专业的交流,拓宽师生的国际视野;周海老师表示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徐政老师认为教研室可以建立一个资源共享平台,将优秀的教学课件、实验案例等资料集中起来,方便老师们相互学习和借鉴,此外,加强与其他高校或科研机构的合作,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也是提升我们教研室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有效途径。
会议末尾,徐多礼主任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发言。他高度赞扬了教师们积极参与讨论、勇于提出建议的精神,并对教研室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他强调,全体教师要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努力,推动教研室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同时,他还鼓励教师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为教研室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智能科学与技术教研室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全体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分享经验的平台。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智能科学与技术教研室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图:黄娇
文:黄娇 徐多礼
上一条:【数字媒体产业学院】 “让山货出山,让青年回乡”:电商直播重构城乡发展新生态
下一条:【戏影异科】“异”起筑梦,影动生花——戏剧影视学院开展全生异科导师专项培训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