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提升教师队伍职业素养,4月9日,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基础教研室在天空书院301智慧教室举办了“师德师风建设专题交流会”活动。本次交流会由专业基础教研室主任赵瑞玉主持,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活动围绕“以敬畏之心恪守教育初心”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通过"问题查摆-经验共享-整改提升"的闭环模式,推动师德师风建设走深走实。
首先,赵瑞玉老师介绍了此次师德师风交流活动的初衷,并通报了近期教学督导的反馈情况。督导组在听课中发现,个别教师存在课件沿用通用模板未优化、笔笔罢纲目不清晰、课堂管理缺乏主动性等现象。赵老师强调,一节优质课的打造,始于教师对叁尺讲台的敬畏和对教学细节的较真,老师们要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审慎态度,百分百地投入课堂教学,从知识点的组织到课堂互动,每个细节都要精心打磨,这样才能经得起良知的叩问。
接下来,蒋青老师结合从教经验,分享了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心得。蒋老师指出,治学严谨是态度,课程设计要逻辑闭环,课堂语言应该精准推敲,零迟到零早退是教师的职业底线。通过展示《通信原理》课程中“信噪比”知识点的贯通式教学案例,她生动地诠释了“以点带面”的教学艺术。蒋老师提到,她在听吴萍老师的课堂教学时,被吴老师充满激情的台风和额头上的汗珠所触动,老师全身心的投入课堂,学生才会从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探索。
最后,杨晓非老师讲述了自己上课的经历,在第一次上《通信技术基础实验》时,自己会提前观摩谌丽老师的课,并把教学过程录下来反复聆听,听完后认真做实验,只有完完全全把内容搞懂了,弄透了,自己才会站上讲台。在上《信号与系统考研辅导》课程时,杨老师每学期都不断迭代优化课件,每届学生的认知特点都在变化,去年适用的案例今年可能就失效了,所以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当老师,责任是底色,杨老师用自身的经历诠释了教书育人的责任感。
活动最后,教研室主任赵瑞玉老师总结强调,师德师风建设不是一阵风,而是一把始终高悬的尺子。老师们要永葆敬畏之心,既要成为精通专业的“经师”,更要成为涵养德行的“人师”。
撰稿:刘灿、赵瑞玉
摄图:朱红梅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供稿)
上一条:【社团活动】社团之声触第七周社团活动回顾&补尘辫;清单等你来签收
下一条:【学院风采】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2024级专业分流宣讲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