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云端剧本杀学院于北校区廊桥苑开展了深度交流会,一起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剧本杀的跨界融合路径。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和云端剧本杀学院的全体老师们共同出席,会议由陈静老师主持。双方围绕课程共建、红色文化传播等议题展开研讨。
会议伊始,陈静老师致辞,她指出,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需突破传统模式,借助青年喜爱的沉浸式体验形式,增强理论传播的吸引力与实效性。此次交流会是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动创新育人方式的实践探索,期待通过双院合作,为思政教育注入新活力。
随后,云端剧本杀学院院长冯元老师系统介绍了学院的育人体系与课程设置。她提到,学院以“剧本即教材、场地即课堂、演绎即考核”为核心,打造沉浸式教学模式,目前已开发多部红色主题剧本,涵盖党史、革命精神等元素。未来计划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共同开发“红岩小微剧本”系列,通过互动式场景设计,让青年在角色扮演中感悟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
紧接着,德法教研室教师代表宋珊老师结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学特色,提出合作构想。她强调,剧本杀可成为理论教学的延伸载体,可以联合成立“红色剧本创作组”,挖掘重庆本地革命遗址、民俗文化等资源;也可以共建实践基地,将剧本杀活动纳入思政选修课程体系,实现“寓教于乐、以乐促学”。
在自由讨论环节,双方教师就剧本创作、考核机制优化等展开热烈探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建议,剧本应注重历史真实性与艺术性的平衡,避免娱乐化倾向;剧本杀学院教师则提出,可引入“角色复盘+理论总结”的双重考核模式,深化学习效果。
会议尾声,冯元院长带领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实地参观了学院特色教学场景。从高度还原历史事件的主题演绎厅,到沉浸式的剧本体验区,“以景育人、以剧载道”的创新设计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参观结束后,全体与会教师在学院红色文化主题墙前合影留念,镜头定格下双院携手探索教育创新的重要时刻。
这场跨界对话不仅是学科与行业的思维碰撞,更彰显了我校教师在赓续红色血脉、创新育人模式的共同使命。未来,双方将以“党史小微剧本”开发为起点,构建“剧本创作-课堂实践-理论升华”的闭环育人体系,让青年学子在角色沉浸中感悟真理力量,让思政教育真正“活起来”“潮起来”。
图文:李潇潇
(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
上一条:【马院之声】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北山书院红岩木铎工坊开展“重走小长征”模拟活动
下一条:【马院之声】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钓鱼城历史文化博物馆开展“行走的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