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通识教学部的教师张晟和林初绘在《信息技术与社会》的课堂上,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堂以“从现象到法律:为网络暴力划界”为主题的双师授课。两位老师分别从社会学和法学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深入剖析网络暴力这一现象,共同探讨其背后的法律规范与社会约束机制。
课程伊始,张晟老师以德阳女医生案为切入点,系统剖析了网络暴力的形成机制:通过梳理事件发展脉络,揭示舆论发酵对受害者造成的多重伤害;进而从语言攻击、人肉搜索等表现形式,结合社会心理学和传播学理论,深入分析群体极化、网络匿名性及媒介素养缺失等成因,为后续法学视角的探讨奠定基础。
接着,林初绘老师从法学角度系统分析了网络暴力的法律责任体系:通过“空空日记”等案例引导学生区分侮辱与诽谤,结合“百度高管女儿开盲盒案”强调个人信息与隐私保护;在行政责任部分指出微信群对骂可能面临拘留和罚款,并指导学生运用顿别别辫厂别别办检索《刑法》中对于侮辱、诽谤罪“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最后通过互动讨论,帮助学生掌握证据固定、平台投诉等维权路径,全面提升学生应对网络暴力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本次双师授课融合了社会学与法学双重视角,通过真实案例剖析和础滨技术应用,不仅帮助学生构建了网络暴力的立体认知体系,更培养了数字化时代的法治思维。课程采用“社会现象分析-法律责任界定-维权路径实践”的教学思路,展现了通识教育在应对网络社会问题中的跨学科优势。
学生感想
以前我对网络暴力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觉得不过是网上的恶语相向。但在课堂上,张老师用四川德阳女医生案件,让我直观感受到网络暴力的可怕,林老师对法律责任细致入微的讲解,尤其是对于侮辱的具体界定,让我恍然大悟。现在我清楚知道网络暴力不仅违背道德,更触犯法律。这堂课为我敲响警钟,以后上网,我一定谨言慎行,也会积极向身边人科普,绝不参与任何网络暴力行为,
——2022级互联网金融3班 吴银花
张老师对网络暴力现象深入剖析,让我明白它对社会秩序和个人身心伤害的严重性。这堂课开启我对网络世界深度思考的大门,以后面对网络信息,我会多思考、明辨是非,不被不良言论左右,感谢老师们的引领。
——2022级互联网金融3班 孟宇寒
课程中,张老师从社会视角阐述网络暴力危害,让我意识到维护健康网络环境是每个人的社会责任。林老师对于遭受网络暴力后维权途径的讲解,给我吃下 “定心丸”。这堂课让我懂得在网络世界要心怀善意、坚守法律底线。我定会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为净化网络空间出一份力。
——2022级互联网金融4班 汪金龙
图:张晟
文:林初绘、张晟
通识教学部供稿
上一条:【通识动态】推进双师课堂建设 共建通识育人平台 ——记通识教学部科学教研室跨学科研讨交流
下一条:【数信动态】深化校际合作 共话专业发展新路径: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赴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重庆能源职业学院开展专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