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

移通资讯

快讯

【戏影动态】读《梦想与实践》:深耕育人本色?提升育人品质?促进全面发展

2025-04-02

为深耕育人特色之根基,强化教育品质之核心,赋能多维发展之路径,2025年3月31日上午,戏剧影视学院全体辅导员针对彭鸿斌董事长《梦想与实践》一书再次重温学习,并以书中章节为内核一一发表感悟。此次学习交流通过“共学共思+互鉴互享”的学习模式,为学工队伍建设凝聚共识,为学院发展建设破局立新。

从“标准零件”到“全人培育”的破局之旅

廖炳屹老师认为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在传统教育体系中犹如异色木棉,以滑板公园的弧光与live house的声浪,撕开了工业化教育流水线的铁幕。这所被称为“party大学”的学府,正用颠覆性实验重构教育本质——当多数高校仍用专业代码框定人生时,这里将教育重新锚在“人”的维度。

在标准化考试废墟中迷失的学子,通过双体系项目唤醒沉睡的个性。如同校园野蛮生长的绿植,教育者不再修剪统一树形,而是激发每颗种子的内生力量。这种教育哲学践行着“无用之用”的智慧:接纳成为温暖灯火的平凡者,欣赏未获头衔却担起家庭责任的毕业生,让教育回归古希腊“培育完整的人”的本源。当千万独特生命在教育原野自由舒展,便是对“标准零件”式育人最有力的破局。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这场伟大的教育实验,正为这个不确定时代提交一份充满人性温度的答卷。

不走寻常路·打造极致完满

赵天溢老师认为彭鸿斌博士在书中第52页对于“双院制”的阐述让他深受启发。他提出“双院就是学院+书院”的创新理念,旨在改变传统大学生宿舍仅作为睡觉场所的局限。这种书院制的推行,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空间,更创造了交流思想、建立社交网络的平台。这种教育模式的革新,体现了彭鸿斌博士前瞻性的教育理念。

除此以外,赵老师深刻领悟到“敢想敢做”这四个字的分量。彭鸿斌博士不仅敢于构想创新方案,更能将想法转化为实际行动。这让他意识到,实现梦想不能仅停留在口号层面。比如“我要成功”这样的目标太过空泛,必须将其细化为可量化、可执行的具体步骤。就像书院制的推行,从构想到落地,需要清晰的实施路径和时间节点。书中提到的“48小时决策法则”尤其令他警醒。这个法则强调,在基本考虑成熟后就要立即行动,避免陷入无休止的准备中。这让他反思自己过去常常因为追求完美而错失良机。董事长的实践智慧告诉我们: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执行力往往比完美计划更重要。

更重要的是,他认识到真正的实践者与空想者的本质区别在于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前者专注于寻找解决方案,后者则沉溺于解释困难。就像推行书院制必然会遇到各种阻力,但董事长选择直面挑战,用创新思维化解难题。这种“解决问题”的务实态度,正是实现梦想的关键所在。

用汗水创造一个伟大的大学

李梦雪老师以对于用汗水创造一个伟大的大学这一篇章发表感想。阅读此文,文中非艺术生斩获全国戏剧大奖的案例和王恒绩老师的故事都深深感染着她,也启示着自己教育的核心在于点燃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养,作为辅导员,需要注重挖掘学生的多元兴趣,搭建多元实践平台,让技术生能挥洒艺术灵感,让商科生敢展体育风采,实现错位竞争。与此同时,文中也提到綦江校区建设背后的艰辛与伟大,正如董事长所说:“我们这群人,在我们有限的生命里,在这两座山的山谷里,留下了我们的汗水、我们的梦想。”教育不仅是理想,更是一场需要汗水与毅力的跋涉。在工作中我们会面对很多艰辛和困难,但是我们依旧要有破局的勇气,要有脚踏实地的韧性,要有伟大梦想的目标,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当我们不忘来时路,才能够珍惜现在,实现教育价值。

责任的重量·爱的温度

林倩老师以《梦想与实践》第六章中《责任与爱》为主题进行分享,当第一缕阳光打开你的窗帘,你告诉自己我这一天将是快乐和有意思的:我完成我的工作,并且将它完美。在轻轻关上办公室门的那一刻,我带着满心的喜悦回到家里。当午夜钟声熄灭了床灯,黑夜笼罩,我带着光明的心安然入睡。是的,世人之多如恒河之沙,但历经沧海桑田,希望我这颗渺小沙粒依然能够纯净如初。

责任可以让我们把事情做完整,爱让我们把事情做得更好。工作中要有爱,爱自己,爱事业,爱学生。要成人师,必为仁师,而成为仁爱之师,既要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又要有对学生的爱。要充分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多种有利于发现、展示和促进各种智能发展的情境,立足岗位职责,打造完满人格,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不平庸的事,便是做有意义的事情,办学生认为物超所值的大学,为公司、为社会、为国家创造价值。自己作为一名青年辅导员,也将继续秉持“不负热爱,不辍耕耘”的信念,用专业的能力和真挚的爱心,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回归育人本心·助力全面发展

周江琴老师给大家分享《梦想与实践》中的这段话:打破传统,缔造传奇。我们对董事会高管几乎从来不进行考核,是因为尊崇的使命自带高能。如果我们认同自己的信念,则工作不再是重负,而是享受,恰如一趟愉快的旅行,路途的漫长反而添加了风景。这段话不由的让她联想到自己的学生管理工作。以往,我们有时会采取比较严厉的方式去管理学生,然而结果却常常事与愿违。学生容易产生抵触情绪,管得越多,他们越是不愿听从。后来我意识到,或许在明确规则的基础上给予学生一定自由空间更好,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身创造力,自主探索和吸收知识,实现自我成长。

教育即相互照亮·育人即相互成就

林西康老师分享的是第六章《服务保障》中的《发现潜在天赋,培养阳光自信学生》,本章节讲解了异科导师的由来,无处不透露出彭鸿斌博士对教育的思考和践行。如何教育学生?如何真心帮助学生?如何全面呵护学生成长?书中提出“全生异科导师”的创新制度,打破传统学科壁垒,让不同领域的教师以“跨界导师”身份融入学生生活,从选课咨询到职业规划,从心理疏导到潜能挖掘,以多元视角为年轻生命注入更多可能性。这一实践最动人的价值,在于对“教育公平”的温情诠释。面对高考成绩不占优势、内心敏感的学生群体,异科导师不再局限于知识传授,而是以“陪伴者”和“发现者”的姿态,在细微处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正如沙画少年的故事所示,当教育者真正看见每个生命的独特性,寻常校园便能成为天赋生长的沃土。而导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我成长的双向奔赴,印证了“教育即相互照亮”的哲理。

从书中汲取能量,在育人中创造价值。交流分享会最后,戏剧影视学院学工办主任曾玉娇以目标与希望、责任与情怀、成长与发展、收获与希望四组词对大家发言的篇章进行了一一凝练,她指出綦江校区四年的发展与壮大,伴随着戏剧影视学院叁年的成长与改变,我们一路坎坷、一路生花。教师坚守的一朝一夕,学生成长的一点一滴,都会汇聚成浩瀚的苍穹、无垠的宇宙。寸水尺榭,万里河山。点滴完满,星辰远景。她强调,保持育人初心,尽可能给予学生多的阳光雨水,培养他们健康生活的习惯、学习知识的方法、面对困难的勇气、解决问题的智慧和高雅生活的情趣,鼓励学生在热爱中锻炼本领,在擅长里收获快乐,在完满天地里友好地为所欲为,肆意地野蛮成长,帮助学生不惑、不忧、不惧地面对人生。

通过本次学习交流活动,戏剧影视学院全体辅导员以彭鸿斌董事长的哲思为明镜,深挖“梦想领航、实践筑基”的精神内核,并且将创新思维转化为育人动能,将奋斗精神转化为育人匠心。日后,戏剧影视学院将持续以彭鸿斌董事长的教育思想为引领,将书中的理念与方法融入到学生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以“知行合一”的躬身实践,共赴培育“数字经济时代下的高情商经营管理人才”的星辰大海!



撰稿:林倩

拍摄:殷瑞

稿件来源:戏剧影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