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

移通资讯

快讯

【戏影动态】戏剧影视学院赴义乌参加“产教融合新范式工坊”研修

2025-04-02

2025年3月28日至30日,由未来设计师大赛组委会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创意设计发展服务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双师荟·产教融合新范式工坊”在浙江义乌成功举办。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戏剧影视学院副院长王芳、动画专业建设负责人李如冰作为受邀参与此次研修,与来自全国的高校教师、行业专家共同探索设计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研修期间,戏剧影视学院一行深入调研全球小商品之都——义乌,考察市场前沿设计趋势、精准了解公司产物需求和用人需求,并通过校企合作意向框架的签署,为产教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实地调研:全球小商品之都的设计驱动理念

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义乌拥有7.5万商位、210万种商品,日均客流量超21万人次,商品辐射230余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义乌通过“设计驱动转型”,年孵化新品超5000款,设计赋能产物溢价达30%-200%,2024年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2000亿元。这一庞大的产业生态为戏剧影视学院的设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案例情景和教改场域。首日,戏剧影视学院副院长王芳、动画专业建设负责人李如冰与参会教师一同走进义乌国际商贸城,实地考察商品设计、生产流程与市场逻辑,并与商家就设计痛点、消费趋势展开深入交流。

“在义乌,每一件小商品背后都是设计力与市场需求的博弈。”未来设计师大赛公司导师、义乌特娜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波在主题演讲中强调,“实用性与用户体验是产物的核心。设计师需平衡创意与成本,将市场反馈快速融入设计迭代。”这一观点引发了一众高校教师的共鸣。动画专业建设负责人李如冰表示:“通过与公司直接对话,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设计教育必须从市场需求出发,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和在地性服务意识。”

专家论道:以竞赛为锚点的设计实践

研讨期间,行业专家与往届大赛优秀代表分享了产教融合的实践经验。第二届大赛公司导师、浙江竟牌创意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喻文力以文创产物为例,剖析了创意与商业性的关系:“文创设计需在文化内涵与大众审美间找到平衡点。既要避免过度商业化丧失独特性,也要防止曲高和寡脱离市场。”创新创业赛道特等奖得主、江西财经大学王君同学分享了参赛经验:“从选题到落地,团队需深度调研公司需求,同时关注供应链与成本控制。大赛不仅锻炼了设计能力,更让我们学会用商业逻辑验证创意。”

校企签约:以设计融容产、教的协同新路径

工坊期间,王芳副院长代表戏剧影视学院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创意设计发展服务有限公司、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组委会签署了合作意向框架。双方将围绕赛事合作与产教融合展开多层次协作:一、聚焦小商品创新设计与市场应用,联合推动赛题开发与成果孵化。二、通过公司导师与学院教师的联合指导,提升学生作品的商业落地性。叁、搭建校企资源互通平台,促进教师参与公司研发实践,并通过实战型工作坊强化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与就业竞争力。

王芳副院长表示:“此次合作意向的达成,标志着高校与产业从单向输出转向协同创新。未来,戏剧影视学院将以设计为纽带,推动教育链与产业链的竞合,为地方经济与人才培养双向赋能。”

携玉归乡扎根教学的产教融合研讨交流

4月1日,动画专业建设负责人李如冰在返校后的专题交流会上分享了此行收获。他提出叁点核心启示:一、创新创业赛道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市场洞察、团队协作与抗压能力;二、需整合指导教师、学生及公司资源,形成跨学科团队,推动项目落地;叁、产物设计必须坚持原创性,同时符合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法规。他同时强调:“产教融合不是简单对接,而是通过协同创新,培养既能解决产业问题、又能引领趋势的未来设计师。”

戏剧影视学院计划以此次研修与合作为契机,进一步剖展课程体系,引入公司真实项目作为教学案例,并鼓励师生参与2025未来设计师大赛。学院还将联合本地公司共建实训基地,探索辐射各行业的“双师型”教学模式,让行业导师辅助构建多维课堂,让教师面向多样发展路径,实现“教”与“产”的双向赋能。

此次工作坊研修既是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戏剧影视学院与产业龙头的一次深度对话,更标志着设计教育从“闭门造车”向“开门见山”转型。依托义乌的全球小商品产业优势与未来设计师大赛平台,戏剧影视学得以将教学、科研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构建“设计+产业+教育”的创新生态。正如王芳副院长所言:“产教融合的核心在于培养‘能创新、懂市场、接地气’的人才。唯有如此,才能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智力支持。”未来,随着更多校企合作项目的落地,戏剧影视学院的设计教育将实现与地方经济同频共振,为中国智造与国际竞争力提升注入新生力量为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的品牌建设提供一张设计名片



撰稿:李如冰

摄影:吴杨爽

(戏剧影视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