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智能工程学院双院融合专项负责人何欢老师主持召开本学期首次特色赋能主题培训会,聚焦“就业创业”核心议题。本次培训特邀智能工程学院就业创业办主任李杨为异科导师队伍带来一场集数据洞察、案例解析与策略研讨于一体的深度赋能。李杨老师通过精准就业形势分析、典型就业指导案例分享及现场答疑互动,有效凝聚了“辅导员+异科导师+就创中心”叁方合力,为破解毕业生就业难题注入智慧动能。
聚焦形势:精准把脉就业现状
首先,李杨老师结合学院2025届毕业生当前就业数据,系统梳理了当前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挑战:一方面,公司需求与人才供给的结构性矛盾导致部分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存在“懒就业”心态,依赖性强、主动性不足。针对这些痛点问题,她重点解读了学院已落地的就业帮扶举措,包括校园招聘会、校企合作岗位拓展、简历问诊服务、模拟面试训练等,并展示各项举措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破局探讨:异科导师建言激发共鸣
在互动环节,异科导师们结合一线经验积极献策。其中,淬炼商学院杨子莹老师提议建立“辅导员-导师”联动机制,针对“困难学生”开展“一对一”精准指导,通过动态跟踪与心理赋能破解惰性循环;远景学院王诗颖老师反映大四实习生因校外实践影响“完满教育”学分修读,建议学院增设线上完满活动模块,助力毕业生灵活完成培养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鄢星老师提出学生“专业对口岗位执念深”的现象,李杨老师现场支招:“引导学生挖掘自身优势与岗位匹配度,而非局限专业名称,同样能助力跨界发展。”
协同展望:构建就业支持生态
针对互动环节中异科导师提出的问题,学院双院融合专项负责人何欢老师总结时强调,学院目前正加速打通“导师-辅导员-就创中心”的沟通联动渠道,后期也将陆续组织多方参与,共享学生就业动态,及时做到资源互通,搭建线上线下就业信息共享池,整合公司招聘信息与导师人脉资源,为导师们提供更专业的咨询通道。后续,由就创中心华雯、谭露、王籽圻老师牵头,也将为异科导师提供更多政策解读、公司对接以及就业讯息等专项支持。
“就业不是独木桥,而是立交桥。”李杨老师总结道。此次交流会不仅为就业工作开展提供了“路线图”,更通过异科导师的角色跨领域思维的碰撞,搭建起“全员参与、全程护航”的学生就业支持网络。未来,智能工程学院将持续深化“双院协同”,以精准服务助力每一届的毕业生走稳职场第一步,用智慧与温情点亮学生的人生新篇章。
撰稿:何欢
摄图:李思涛
(智能工程学院供稿)
上一条:【电影商务】第66期|电影商务产业学院第十五期实训班启动,共筑光影梦想新起点
下一条:【学院动态】强师德·铸师魂——智能工程学院师德师风培训专题讲座圆满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