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心理健康教育与社区育人融合,我校创新构建“心理+书院”协同育人模式,依托书院制改革优势,将心理健康服务深度嵌入学生生活场景,打造“一书院一品牌”的特色心理育人阵地,让心理健康教育从课堂走向社区,从理论走向实践,真正实现“零距离”浸润式成长。
心理中心打造全链条服务体系
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中枢机构,合川校区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中心自2012年成立以来,始终以"全人发展"为核心理念,构建起覆盖606平方米的八大功能矩阵,通过标准咨询室、智能宣泄室、沙盘治疗室、团体辅导室等专业化场域。年均开展个体咨询600+小时,团体辅导200余场,开展心理中心开放体验日5次,参与人数1000人,危机干预29次,心理问题学生研判8次。心理咨询师成长小组培训50+场,心理委员技能培训80学时、实操12学时。以四季常心心理品牌项目为核心载体,开展活动累计20000人参与,书院依托心理场地开展活动23场。形成"新生适应-危机干预-人格发展"叁级服务体系,将专业心理服务深度嵌入学生社区,打造"触手可及的心理健康生态圈"。
空间重构:书院群落构建特色心理场域
各书院立足学科特色与学生需求,系统规划“基础功能+个性空间”双轨心理服务矩阵:
鱼城书院:以“解压矩阵”破题,构建七大主题空间:从“冷餐厨房”的烟火疗愈到“V Club”的桌游社交,从“动漫飞镖互动屋”的创意释放到“双氧健身房”的运动纾压,再到“冥想小屋”的静心赋能,形成“饮食、游戏、运动、艺术、冥想”五位一体的解压生态链,让压力管理“可触可感”。
花果书院:打造“情绪空间站”,通过翱贬卡探索、团辅沙龙、互动解压叁大功能区,搭建朋辈互助网络,助力学生完成从情绪觉察到自我疗愈的闭环。
北山书院:按照认识自我、释放自我、悦纳自我的逻辑,创新打造约哈里之窗、解压拳击馆、能量充电站、情绪回弹屋、情绪哈哈镜等6间心理场域,通过社区空间无声的浸润,提升书院学子的阳光心态。
爱莲书院:首创“美与疗愈艺术工坊”,以绘画、影视、游戏治疗为媒介,在色彩与光影中唤醒情感表达,塑造艺术型完满人格。
行者公园书院群:将心理关怀融入备赛空间:智能交通工坊的蓝白科技风缓解焦虑,电气控制工坊的“自然光疗愈”调节生物节律,嵌入式工坊的绿植窗景重构心灵秩序,让创新实践与心理调适同频共振。
服务升级:专业化资源下沉社区
各书院联动心理健康中心专家,构建分层分类服务体系:
汇江书院:“智汇商思坊”:以心理剧、团体游戏打通互动体验;
天空书院:“空音盒疗愈房”:提供隐私咨询与家庭教育支持;
南湖书院:融合跨文化对话与心理沙龙,拓展心灵成长维度;
别都书院:以“学业压力疏导+人际关系调适”守护社区心理健康基线。
育人成效:从“心”出发塑造成长共同体
“心理+书院”模式通过叁大路径重构育人逻辑:
场景活化:将心理咨询室、冥想角等空间融入宿舍楼、活动区,使心理支持“出门即达”;
朋辈联动:以桌游社、艺术工坊为载体,构建学生主导的互助网络;
专业聚焦:多方合作,持续提升心理技能,保障心理健康服务
未来,我校将持续深化“书院即课堂,空间即教育”的理念,真正实现“心理服务在身边,成长赋能在日常”,让每一面墙会说话、每一个角落能疗愈,书写心理健康教育与社区育人融合创新的生动篇章!
(心理教育与咨询中心供稿)
上一条:【教研动态】匠心引领共研讨,思维碰撞明方向——重庆市虚拟教研室开展校际教研活动
下一条:【访企拓岗】校企协同,助力就业——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赴中科摇橹船科技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