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

移通资讯

快讯

【书院动态】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校长面对面,师生权益“大讨论”,“青鸟”学生法庭开启校园法治新风尚!

2025-03-24

不忽视任何一个学生的诉求

不轻视任何一个细小的矛盾

不漠视任何一个存在的问题

在法治社会的大背景下,校园作为培育人才的摇篮,学生的权益保护和普法教育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3月21日下午,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师生权益守护”“在书院·共话成长”校长面对面活动第八期于瀛溪书院中庭草坪顺利开展。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副校长李文豹、校长助理梁少锋、校长助理谢银平,学生处、校团委、保卫处、教务处、书院部负责老师与师生代表围绕学生权益保障与校园治理展开深度对话。

以学生为中心,平安校园无小事

活动以“师生对话”拉开序幕,校领导与学生代表就食堂餐饮、超市物价、宿舍水电等热点问题展开了互动交流,有同学问道:“学生出行受限于公交线路稀少、末班车过早及打车加价问题,校外交通极为不便该如何解决。”保卫处负责人表示正在积极与政府沟通,增加公交车班次。

还有同学提出:“课程安排存在跨楼栋奔波耗时、选课系统易崩溃等问题,影响学习效率与选课公平性。”教务处负责人表示在课程规划中,现有教室排课会尽量避免同学课程距离远的问题,同时建议学生与任课老师沟通,请任课老师修改为较近上课地点;选课前也对网络进行测试,目前正在修建新教学楼,未来会逐步解决。

校学生会权益部的工作人员问道:在倾听学生的过程中,如何在理解与误解之间守护沟通的桥梁?校团委负责人表示,作为工作人员,请记住,苛责背后是未被理解的诉求,真正的沟通始于情绪平复之后,要让每个声音都能得到回应。

高年级同学表示,学校双选会招聘公司质量参差不齐,好的单位难以面试成功,门槛低的单位大部分是专业不对口的服务业和销售行业,就业困难。同时,入党名额太少,从大一进校就积极申请入党,但因为名额紧缺,没有机会。梁校助回复道,同学反映的情况是学校就业工作的重点攻坚方向,我校计算机专业大类比较多,其余专业大类招聘公司数量有待增加,后续学校会继续加强对来校公司的筛选和审核,尽量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同时目前入党入团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我们也在争取更多的名额,请同学继续提升自己,向党组织靠拢。

谢校助结合校园实际情况作出暖心回应,展现校方守护学生权益的真诚态度。她谈道: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不管是校长面对面活动、学生会权益部日常维权工作,还是书院学习空间和学院辅导员老师,学校一直在努力创造满足学生需求的移通环境,打造陪伴学生成长、鼓励学生发声的教师团队。

生活即教育,“青鸟”校园学生法庭以行践学

“青鸟”校园学生法庭——社区青年权益综合治理中心是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青年学生参与校园法治实践、提升法治素养的重要平台,更是推动校园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同学们可以对校园建设建言献策,化解纠纷矛盾,对学校办学治校、人才培养、管理服务等环节进行监督。校园学生法庭不是简单的纠纷调解工具,而是一个“微型社会实验室”,通过建设校园学生法庭来模拟真实社会场景,让学生在调解矛盾、审议提案、监督运行的过程中,参与校园管理、权益平衡、价值判断的完整实践。

“青鸟”校园学生法庭的成立不仅是一个仪式,更是校园治理从“管理”向“共治”转型的里程碑,通过模拟法庭、案列研讨等形式,以“法院专业指导+校团委统筹协调+书院阵地运营+专业导师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分工模式,建立案例推送、调解反馈、案例共享等常态化工作流程。

李文豹副校长对校园学生法庭提出叁点期待:“期待这里成为法治精神的培育基地、校园治理的创新实验室、社会责任感的孵化器。”他希望同学们以主人翁姿态在这里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在生活和学习中悦纳自己,也悦纳他人,快乐的人才能健康,健康的人才能成长,成长的人自然收获美好。今天启动的校园学生法庭,正是对既有机制的深化与升级。相信在学校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一定能够映射到移通学子的成长过程中。

寻找社区主理人,法治校园共建者

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青鸟”校园学生法庭——社区青年权益综合治理中心正式启动招募计划。下设调解员(15-24名学生、6名教师)、立案登记员(6名)、执行监督员(3名)、推广专员(6名)及联络员(3名)五大部门,构建学生深度参与治理的实践网络,唱响校园共治“正义联盟”的集结号。

校园学生法庭不是冰冷的“裁判所”,而是我们共同参与校园治理的“议事厅”;不是权益斗争的“战场”,而是理性对话的“桥梁”。从校长面对面的真诚对话,到学生法庭的实践探索,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正以开放的姿态,将“学生主体”理念融入校园建设的每一寸土壤。这里,每一份诉求都被珍视,每一次行动都在守护师生权益。以书院为舟,以自治为桨,共建法治校园。



文字:刘欣怡、张昕妍

图片:刘海峰、王钢

视频:涂博盛、万远成

书院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