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国家对于青年学子投身社会实践的热切号召,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进一步扩大我校实践育人工作成效,双校团委于2024年9月20日分别在六度空间剧场-创梦空间(合川校区)和在贤者楼423多功能报告厅(綦江校区)同步连线开展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綦江校区2024年暑期“叁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终选答辩大会。
热情参与,共筑青春梦想
终审答辩评审团由学校职能部门负责人代表、各学院学工负责人组成。经过前期团队自主申报、材料审核、初审评选、评委打分等流程,双校区共选出14支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的优秀队伍进入终审答辩。此次叁下乡各实践团围绕党史学习、理论普及、国情观察、乡村振兴、民族团结、发展成就等11个方向开展实践活动,被中国网、中国网讯、重庆新闻网、叁下乡网等多家主流媒体争相报道,校内平台“移通晓完满”、“移通晓英才”、“志愿移通”等累计发表100+篇稿件。各实践团通过笔笔罢演示、视频播放、实物展示等形式,生动展现了他们在乡间田野、社区实践阵地里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每一支队伍都准备充分,不仅体现了他们扎实的专业技能,更彰显了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团队协作精神。
成果丰硕,展现青年风采
“零碳乡村·贬鲍础废为保”乡村振兴促进团成员们详细阐述他们的实践经历。他们深入乡村,与村民面对面交流,了解乡村的实际情况和村民的需求。在答辩现场,他们通过数据展示、案例分析和现场模拟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示了他们的项目进展和取得的成效,展现出乡村振兴的蓬勃活力和无限可能。
“红色信使寻访”党史学习教育团在石壕镇,打造“朋辈式”支教课堂,结合“五育并举”思想,为50余名留守儿童特色制定红色文化支教课程。“信使”们前往红色人物家中,拍摄原创惭痴和红色专题宣讲视频,为孩子们打造多元互动式党史学习课堂。同时,将红色历史与非遗文化结合,开设红色主题版画制作课程,培养孩子们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石壕这片红色沃土的滋养下,他们也将继续秉承使命,探索红色文化传承新路径。他们的故事,未完待续!
“‘綦’遇老街”文化艺术服务团在万盛老街深入体验了扎染、漆扇、巴渝棕编、蜡染和苗饰等非遗技艺,并通过社交媒体广泛传播,浏览量突破两千大关,彰显了非遗文化的时代活力。同时,他们与万盛政府合作,组织社区活动,吸引上千名居民参与,共同完成了数百件非遗作品,提升了万盛特色手工艺品的社会认知度。他们以真挚情怀与专业素养,为老街书写新传奇,让它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更多人在这里找到心灵的归宿与文化的认同。
“红色基因”青年党史宣讲团坚持红色传播为基点,以不同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向社区群众传播红色文化,用红色记忆点亮基层,营造浓厚的红色革命文化氛围,助力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辐射至合川,乃至全国。
党委组织宣传部部长苏述庚对本次叁下乡社会实践成果答辩进行总结致辞。他指出叁下乡是大学生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向社会学习的重要平台,表示双校区14支队伍对答辩会准备充分,通过不断创新将队伍结果表现得生动形象,队伍宣传数据值得肯定。同时也对之后的叁下乡工作提出了建议,鼓励移通学子在未来的叁下乡之路上继续发扬创新精神,走得更加精彩。
我校2024年暑期“叁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共吸引了全校近千名师生参加,先后前往贵州、江津、合川、綦江等地,获得18支专项,各个团队力争做到将思政课堂融入到乡村振兴中,以梦想和勤奋书写中国青年的热血新篇章,唱响青春的赞歌。他们将会带着这份初心与梦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青春的血液、为推动社会和谐与进步贡献力量。
展望未来,持续发展与创新
行而不辍,履践致远。此次暑期“叁下乡”社会实践成果答辩不仅是对我校师生参与“叁下乡”社会实践工作的检验,更是向社会汇报实践成果的良好契机。今天,我们见证了来自不同团队的实践成果和创新思想,我们也坚信,在未来,越来越多的移通学子将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在不断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在社会实践的广阔舞台上增长见识、锤炼品格,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文:代佳宏 谭锦玉
图:李峋桥 谭锦玉
(团委供稿)
上一条:【学院动态】携手并进,共创辉煌——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召开2024-2025新学年工作部署暨全体教职工大会
下一条:【数媒学院】深入实践,商海实战——数字媒体产业学院教师暑期挂职锻炼教师的全新历练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