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学期伊始,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科基础教研室组织开展了“精研教学,以磨促教”系列磨课活动。活动通过集体备课、说课研讨、课堂展示等环节,聚焦教学内容优化与教学方法创新,助力教师团队打造高效课堂,为教学质量提升注入新动能。
2月19日与2月26日,教研室以“重难点突破”为核心,分两阶段开展集体备课。全体教师围绕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学生学情展开深入探讨,结合学科特点对教案设计进行逐项打磨。例如,针对《电路基础》《电子电路基础》等课程中抽象概念多、实践性强的问题,老师们通过案例对比、多媒体资源整合等方式优化教学设计,并在知识框架梳理、课堂互动环节中融入思政元素,力求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双线并进。
3月5日,教研室以“说课讨论”形式推进磨课活动第二阶段。磨课教师依次展示教学设计初稿,教研室成员结合课程逻辑性、学生参与度、教学实效性等维度提出建议。例如,针对如何将复杂定理转化为学生可理解的生活案例、如何设计闭环任务提升课堂实践性等问题,教师们通过头脑风暴提出多元化解决方案。经过反复研讨,磨课教师整合集体智慧,形成兼具学科深度与教学温度的磨课稿。
3月12日,教研室举办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张媛老师以“基尔霍夫定律”为主题,通过生活实例类比电流与电压定律,巧妙融入“系统思维”“科学严谨”等思政元素。谭丽蕊老师围绕“含独立源单口电路的等效”,采用“问题引入—探究原理—实践应用”闭环设计,强化知识迁移能力。鲜娟老师以课后习题为引,通过对比学生解题方法,体现“以学定教”理念。曾国庆老师聚焦“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将抽象理论具象化。胡蓉老师概述了模拟信号的概念以及电子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诠释了为什么学和怎么样学的问题。郑秋菊老师从生活中的二极管元件切入,实现“现象—原理”的教学。陈欣老师采用“模块化拆解”教学法,通过叁极管特性曲线图理清静态工作点的物理意义有效化解教学难点。
活动结束后,参会教师围绕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及教学内容高效呈现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各位老师集思广益,共同探讨改进措施,为优化教学设计提供了宝贵思路。此次活动不仅展示了教师们的教学风采,也为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撰稿:袁杰
摄图:鲜娟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供稿)
上一条:【剧本杀学院】“剧本十二时辰”——剧本杀活动周燃爆校园
下一条:【海岛培训】从金课构建到创新成果转化——记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课堂实践与成果撰写双维度提升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