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新思政教育形式,推动理论课堂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3月6日上午,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勇、贺来容、曾婷婷叁位老师及北山书院向艳平老师共同带领10余名学生走进合川区人民法院,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生动有趣的“行走的思政课”。通过实地参观、痴搁技术体验等方式,带领学生在法治与红色文化的交融中厚植家国情怀。
活动伊始,师生们在合川区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陈红馀的带领下走进法院图书室。书架上整齐排列的法律典籍和红色文化读本相映成趣,法院团委书记谢远兮介绍了图书室的构建及日常使用情况。在党建文化长廊,一幅幅图文展板生动展现了法院系统“党建+业务”双融双促的实践成果,展示了党从成立至今的发展历程,墙上还清晰的展现了入党誓词。学生廖一峰感慨道:"过去总认为法院是严肃的司法场所,今天发现这里也是思政教育的鲜活课堂。"
移步至日常生活角,咖啡吧墙上悬挂的"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引起了师生驻足。杨勇老师现场开展微党课教学,结合党的成立及其发展历程,剖析红色文化精神中“忠诚、奋斗、奉献"的核心内涵。”“这些文字穿越时空,让我们触摸到革命者最真实的情感温度。”学生张鑫在留言簿上郑重写下感悟。
实践教学的高潮在红色痴搁馆展开。在陈红馀主任的指导下,师生们利用痴搁设备,穿越至“渣滓洞、白公馆”等革命旧址的虚拟场景中。通过交互式体验,学生亲历“狱中绣红旗”“秘密党组织会议”“红军过草地”“强渡大运河”等历史片段,革命志士的铮铮铁骨通过全息影像和立体声效震撼呈现。北山书院向艳平老师表示:“痴搁技术让教材中的文字'活'了起来,这种沉浸式学习极大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今后学校在痴搁智能建设中要多多借鉴学习。”
参观结束后,师生们同法院工作人员围坐在一起,共同分享体会。学生高国恺发言道:“在痴搁场景里,我仿佛能听到先烈们的心跳声。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把这种精神转化为专业学习的动力,在科技创新中践行责任担当。”杨勇老师总结时强调:“思政教育需要走出教室、链接社会,今天的实践课表明,科技手段与传统精神的结合能有效提升育人实效”。
这场融合法治教育、科技体验与红色传承的“行走的思政课”,不仅让思政教学焕发新活力,更在青年学子心中播下理想信念的种子。当痴搁设备里的虚拟火炬传递到学生手中时,我们看到的,正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希望之光。
撰稿:贺来容
摄图:曾婷婷
(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
上一条:【马院之声】靶向攻坚铸师魂,课堂重构育新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组首期磨课会
下一条:【马院之声】精研德法教学,雕琢育人金课——《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组开展对分课堂设计研讨暨第一章教学磨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