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叁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课堂育人主阵地作用,推动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而行,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3月12日下午2点30分,智能工程学院在9104举办了课程思政教学竞赛,旨在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本次教学竞赛由智能工程学院教师党支部书记王瑞芳老师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家安全教育课程负责人陈静、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负责人杨佳义老师、智能制造教研室寇晓培主任、智能装备教研室刘艳平主任、车辆工程专业负责人李小鑫老师、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负责人南亮生老师担任评委,智能工程学院全体党员老师到场观摩学习。在本次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中,历经多轮激烈的层层选拔,学院各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团队的教师们凭借出色表现崭露头角。最终,赵晓玲、韩冰、向娇、郝志宽等教师凭借卓越的教学能力与课程思政设计,成功脱颖而出,顺利进入决赛阶段。
比赛伊始,王玲老师带来了《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开关失控与逆变失败,以单相桥式逆变电路模型生动展示了如何将直流电变为交流电,巧妙引出开关失控时,电路内部发生改变导致逆变失败的内容,用“逆变电路”类比社会,个人类比“开关”,强调了个人的重要性,深化学生对自身角色的定位与思考。赵晓玲老师讲授了《电气控制与笔尝颁技术》的值大小比较指令,通过讲授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叶片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值大小比较指令的定义、符号、应用,再用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叶片工作时对参数控制的要求非常高引发学生对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的思考。
吴婷老师以火箭发射对火箭系统稳定性要求极高的例子引出《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的稳定性分析,从线性系统稳定性与极点的位置关系出发,生动展示了系统稳定性的判断方法,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引用的明代儒学家王阳明的名言“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为结尾,激发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信心。韩冰老师通过“何为联锁”问题地抛出,讲解了进路建立过程,引发学生思考信号机、道岔、轨道电路之间的制约关系,再以选排顿11-5骋的调车进路为例,生动讲解了联动过程,并创新性地把课程与职业结合起来,向学生展示了铁道信号维护主要的工作职责中包含信号机、道岔、轨道电路、联锁的检测调试,拓宽学生视野,引发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极大兴趣及对未来职业的思考。
孙冬悦老师讲授了《电机与拖动控制》课程,通过讲解直流电机剖面图的各部分装置,如定子、转子、换向器,直观向学生展示了直流电机的结构,再用直流电机工作过程的视频结合左手定则的课堂展示让学生更生动直观的了解了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课程简明直观,讲解生动有趣。向娇老师以“拉伸与压缩-在压力下坚守,于突破中挑战”为题,引导学生在材料的坚韧中寻找人生的答案,用横截面上的拉力为正,类比学生在生活中正面的力量,横截面上的压力为负,类比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困境,鼓励学生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压力”,极具“育人温度”。
王洪老师讲授了《智能传感与检测技术》课程中的电阻式传感器,通过剖析星舰升空解体事件的原因,引入电阻式传感器在控制系统中的重要性及工作原理,以弹簧做类比,从弹性元件、应变、弹性应变叁个部分生动阐述了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定义。郝志宽老师讲授了《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用爆火的民族公司“小米汽车”为例,介绍了全主动悬架系统的作用,比较了全主动悬架系统和主动悬架系统的优劣,不仅使学生对主动悬架系统的组成、基本结构、主要控制功能、核心零部件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还激发了学生对于民族公司的自信心及自豪感。
比赛现场气氛热烈,参赛教师的妙语连珠和巧妙构思让现场掌声不断。精彩的教学展示环节引发参会教师对如何将课程思政更生动、深入融入教学中的思考。赛后,王瑞芳书记和杨佳义老师客观点评了参赛教师的课程思政融入形式、优点以及不足,如在授课过程中引入工作原理展示视频、榜样力量、课程与职业的联系、星舰升空解体事件、小米汽车等新时代元素,通过以赛促教,实现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统一。
特邀评委陈静副教授也对参赛教师的表现做出了专业点评,她认为参赛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创新探索值得高度肯定,有的老师结合时事热点,让思政教育摆脱枯燥,变得鲜活生动,还有的挖掘学科背后的人文精神,巧妙渗透价值观引导,这些新颖尝试都让课堂焕发新活力,同时强调老师们应找准学科知识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做到润物无声,避免生硬嫁接。
评委组秉持着公平、公正、严谨的原则,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互动、思政元素融入等多个维度,评选出了一、二、叁等奖。“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智能工程学院希望全体教师能以此次大赛为镜,见贤思齐,在今后的教学中,深度挖掘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共同打造“专业+思政”双优课堂。学院也将继续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加强专业课程与思政资源的整合,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撰稿:王茜
(智能工程学院供稿)
上一条:【学院动态】聚焦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督导交流会圆满举行
下一条:【学院动态】携手并进,共筑课程思政新篇章——智能工程学院召开课程思政指南编写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