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2日,疲惫不堪的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自动化系国情社情调查团的成员刚结束一天“我为武隆点赞”的活动,又迫不及待地前往武隆区火炉镇筏子村,拜访全国劳模获得者申建忠。
“自己富了不算富,带富大家才算富。”说起眼前这一片“脆桃山”,申建忠向观察团成员娓娓道来,他凭着一股“狠劲”、“拼劲”、“变劲”硬是将荒山变成了桃园,办起了自己的农村公司,还带领周边人民群众富了起来。重庆市武隆县火炉镇是出了名的贫困乡镇,交通不便,土地贫瘠,缺乏特色产业。村民申建忠把这些落后的面貌都放在心上,经过长期的摸索,终于找到了适合当地气候的桃苗,并培育出“仙女脆桃”,带动了周边农户走上致富路,用20年的青春岁月谱写了荒山脱贫的乐章。
穷则思变,大胆创新
“看,这五个农场都是我的,占地面积达700多亩”,眼前的申建忠带着自豪的神情给观察团的成员们指引着。没有一丝的骄傲,有的只是一片赤胆。很难想象在20年前,这片桃林还是一片荒土,他,也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农民。1995,22岁的申建忠在外闯荡数年后,回到老家接受父母的分家安排:兄妹叁人各自领到1万元。和妻子商量后,申建忠决定暂时不建房子,而是把钱用在种植上。“承包荒山花了8000元,余下2000元全部买桃种,几乎没给自己留任何周转余地。”申建忠告诉观察团的成员们。“当时穷啊,没办法,只有大胆去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开启了他的脱贫致富路。
党员之心,无私奉献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一次次的跑往全国各地寻找优质桃苗,他不知磨破了多少双鞋,脚底多少次磨出血泡,但他没有放弃,最终终于培育出了优质水果——仙女脆桃。桃园发展之初,为打开销路,每天都会用背篼背上三四十次的桃子,“说不累,那是假的。在那几天,我的后背记没有过一块完好的皮。” 现在桃园收益成效逐年提高,他也在不断帮助周边村民种桃,为筏子村的脱贫致富无私奉献。“现在在火炉镇筏子村的脆桃种植户已达500余家,占地5000余亩,受益人数达2000余人”说起这些沉甸甸的数据,他脸上的笑容愈加灿烂。到底要怎样的精神才能让一个人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家乡做出无私的奉献。是的,这就是共产精神吧,是他心中一辈子的动力,也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守与责任。
与时俱进 ,引进电商
“种脆桃的人越来越多了”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的脸上没有了笑容,反而是一种沉思。社会发展的越来越快,不与时俱进,终究会被淘汰。申建忠带观察团的成员来到了电商便民服务点。这是他创办的一个公司,一个向外界打开脆桃的基地,他想努力的打造一个客户与农户直接对接的平台。“我还想办一个认养模式,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这里认养一颗果树,果树的照料由我们全部负责,你可以通过网络,来时刻关注到你的果树。当然,果树所结的果实,也全部都是你的。”很难想象,这些话会从一个只读过职高的人口中说出,他的思维已经跳出了武隆,走向了全国。他想,有一天在国外,大家也能吃到一颗来自武隆的脆桃。甜甜的,振奋人心。
一场机遇的挑战,一场热血的叁下乡实践活动。或许,这就是青春。作为一名当代社会的青年,要做的不止是完善自我,更多是去帮助别人、帮助社会,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叁下乡成员访问后感慨到:要以申建忠老师为榜样,扎实学习,创新创业,服务社会,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撰稿:陈乾宏 摄影:吴宇同)
(自动化系团总支供稿)
(团委转稿)
上一条:【叁下乡】凝聚渝子心,共绘大学梦——无意寻得秋归意,风霜能耐秋菊何?
下一条:【叁下乡】贵滨痴贰.淬炼“清扫”日,让我们一起“展翅”候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