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隶属于艺术传媒学院,自2012年招生以来,经过五年的发展不断取得进步,招生人数逐年递增,2015年起高考第一志愿录取满额,2016年新生人数为206人。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广播电视编导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面对未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如何适应市场需求,如何提高专业建设,针对于此,广播电视编导教研室于2017年6月7日在艺术楼303召开了教研座谈会。本次会议由广播电视编导教研室组长李轶天主持,广大相关教师参与。
广播电视编导教研室组长李轶天在会议中指出,学校董事长彭鸿斌博士曾强调“我们学校的资源(理念、硬件、体系)是围绕培养未来社会中坚力量的领导者,即领导能力来设置的。” 学校定位于“培养未来社会中坚力量的领导者”,培养的就是“连长”,而不是将军。广大教师应积极学习董事长及校领导相关讲话精神,充分意识到学校的定位和人才培养方向。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应定位市场,面向一线,培养具有创新实践综合型人才,这种人才是具有综合能力的,能够在日后的工作中成为中坚力量。在理论教学方面,应扎扎实实,力求通过有趣的教学方式将较为枯燥的理论知识予以传授,注意学生的接受力,而不是一味的填鸭式学习。在实践教学方面,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课程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予以开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等。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强调学生的通识教育及素质教育,培养综合型人才。
在贯彻学习学校定位及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本次教研座谈会针对课堂反馈进行了总结和要求。教育,教书育人,如同传播学的受众一样,不是单向传播,而是双向传播。学生作为受众群体接受知识的同时也是传播者,即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是当今教学的重点。在确保到课率的同时,应强调抬头率,拒绝课堂出现睡觉及玩手机现象。对于课堂氛围的调动,教师张梅在担任《中国电影史》的课程时采取反转教学,将电影史中不同的时间节点予以细化,2015级广播电视编导2班的唐迪同学在讲解八大样板戏的时候,不仅讲解透彻,而且将样板戏予以翻唱,赢得广大同学的一致好评。通过这种方式,将原本看似枯燥的理论课充分调动起来,增加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和课堂积极性。教师胡巾煌在担任《传播学概论》的课程时,采取周围新闻案例予以讲解,这些案例均为学生耳详能熟的新闻,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将原本具有难度的传播学概念深入浅出,进而增强了学生的理解和认知力。
广大教师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培养新型人才展开了讨论。教师李丹妮说:“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授课与教育方面仍然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但通过这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积极学习并努力实践,力求在自身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培养新型人才。”
本次会议明确了专业定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教师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予以调整,力求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实现新型人才培养,使专业得以发展和进步!
(艺术传媒学院供稿)
上一条:【社团活动】记忆里的书香——第五届“影响我的一本书”主题演讲比赛决赛
下一条:【思政教学部】品读经典,力做良师——思政教学经典分享交流会如期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