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

移通资讯

快讯

【德国游学总结-连载6】德国人的浪漫与狂热

2017-05-24

在2016年7月9日这天,我开始踏上去德国的路程,起初印象最深刻的大概是走的那天是中国的7月9日,到达的那天仍然是7月9号,只是一个是中国时间,一个是德国时间,这大概会是我人生中最长的一天,30个小时从一个国度飞到另外一个国度,与同行的25人,开始一场精彩的旅行。

208E2

在国内的时候,从小就周围的人形容德国人常常会用“死板”二字,死板是一个贬义词,如果用褒义词来形容,恐怕应该是“严格”、“严谨”、“准确”、“准时”、“守法”、“守规矩”等等等等。可是德国人民到底是如何的呢?

初到德国,我记得最清晰的就是到德累斯顿的晚上,刚下飞机,走出门口,便看见一个来接机男人,手中拿着一束白色的雏菊,紧紧的抱住刚走出来的女人,感觉他恨不得将对方揉入自己的身体。在一阵拥抱后,两人便拥吻起来,我们看到这个场景,虽然知道国外比较开放,但是没想到刚来就感受到了他们对于爱情的态度,还是有点小震惊。最好笑的是,他们拥吻一阵后,男人大概才想起来旁边有他的好友,一脸尴尬的给自己的女朋友引荐好友。一开始,我认为也许德国人民只是在恋爱上很热情,后来生活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德国人民虽然一开始大家对他们的印象是严肃且无趣,其实他们骨子里似乎有着一股放荡不羁的摇滚灵魂。年轻人可能表现的更为明显,夸张的扩耳耳饰,充满着个性的纹身,男生松松垮垮的衣服,女生能很好的展示身材的服饰。听着重金属或者带点小摇滚的音乐,和朋友在路边拿着酒瓶,边喝酒边聊天。而老人家,可能从他的衣着你可能看不出来,但是从他的听歌风格上你却能感觉出来。我在德国这一个月已经遇见好几次,一对年过半百的夫妇,可能刚买完菜回家,开着车从我们身旁经过,从车内传出来的音乐却是重金属摇滚音乐。所以,其实德国人民并非是大家所认为的那样刻板印象。

38FD6

德国在我看来是一个对于恋爱相对自由开放的国家,走在路上,你总能看到,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性取向的情侣们。他们大方的手牵手走在大街上,不会受到他人异样的眼光。在去柏林的时候,我们正好碰到德国的尝骋叠罢游行,我相信这个游行说明德国对于性取向的接受,并不是所有人完全的接受。但是,这同时也说明了德国的尝骋叠罢群体,通过这个游行,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让人们明白其实他们就是普通人,只是在恋爱的喜好或者生活方式上有所不同。现场的气氛,让我们所有人嗨到不行,虽然不允许我们参与进去,可是,在游行队伍的旁边,人们的狂欢,音乐的渲染,让我们感觉自己的血液也仿佛跟着他们在跳跃。

388D6

德国的星期天对于我们来说,总是最无聊的一天,因为在这一天,你会发现几乎除了卖纪念品的店铺没关门,其他购物的地方几乎全部关门。这一天,就是全体德国人民的休息日,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德国人对于休息时间的严谨对待与看重。

在工作上,至少我遇到的德国人都是对于工作很认真的。从食堂的主厨阿姨,到大众、宝马工厂的工人,对待自己的工作都充满着一种热情。德国人民对于下班时间特别在意,不像中国,自己开店的话,6点关门,可能有客人来了,也会拖到客人看完自家商品后再关门。而在德国不是这样的,记得陪一个同学买衣服的时候,当我们走到店里,那个店已经在收拾东西准备打烊了,我们一群人进去以后,店员过来告诉我们已经要关门了,我们如何可以的话,可以明天再来。即使在食堂吃饭,也是这样的。记得翻译老师给我们强调过很多次,吃饭要准时,他们对于下班时间很看重,有一次我们去晚了,主厨阿姨很严肃的告诉我们,我们迟到了,明天一定要早点来。而购物方面,更是如此,几乎大部分商铺20点的时候已经关门,街上也慢慢的没有什么人。而不是像重庆,重庆几乎也可以算是一个不夜城,对于重庆人来说,20点这个时间点也许还是夜生活刚刚开始而已,街边的饭馆满是吃吃喝喝的人。

虽然德国人对于休息时间十分看重,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对于工作很懈怠。他们对待工作的严谨是无话可说的。就比如大众辉腾工厂,他们靠着便是对于客人的无微不至的服务而出名,每一个客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决定自己的车的颜色或者内置皮具的颜色,里面的一些配置也可以根据客人的需求去更改,是每一个人客人的车只专属于他一个人。对于车间的工人来说,他们也并不是采取流水线作业,一个人只做一项,比如一个人安装螺丝,他永远只安装螺丝。公司会考虑的工作单调的疲劳,而让一个工人掌握多种安装,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工作。这样,使得工人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我记得在参观工厂时,同行的人说了有一句话“相信德国制造,这辈子一定要买一辆德国原装进口制造的汽车。”这句话,表明了她对于德国工艺的信任,也是对工人工作的信任。

24873

工作的态度我相信和从小受到的教育有关系。在德国,不是每一个德国孩子都会去上大学,德国的教育采取的“双轨制”教育,在听过德国老师的解释双轨教育后,我发现,双轨教育的实质就是“公司和职校地合作”。德国的学生需要在未成年的时候便决定自己的未来,是想走学术类还是技术类型,如果是选择技术类便进入“双轨制”。教育这种教育其实是一个大的趋势。中国现在也慢慢地开始区分了学术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在以公司实践实习为主,学校理论学习为辅的“双轨制”教育下,与公司成功签约后,学生毕业时就成了技能娴熟的专业工作者并能立即为公司所用。年轻人得到工作,公司得到合格的雇员,劳动力市场进入良性循环。而相比之下,在国内,有的只接受过学院教育的毕业生参加工作后却很难立刻进入“职业角色”,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转型期。因此,在欧洲,凡是实行“双轨制”的、职业教育比较完善的国家,如德国、瑞士等,年轻人失业率就不那么高。那些职业教育不发达的国家却面临着这样的怪圈,一方面,很多年轻人找不到工作,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另一方面,不少公司招不到有技能的年轻人,缺乏活力。不过,我相信总是有适合一个国家的独特教育方式,如果全员照搬肯定也是不行的。德国之所以失业率不是特别高,也正是因为他们找到适合他们国家的教育方式。

德国对于啤酒的喜爱,总是让人觉得很不可思议,似乎德国人将喝酒视为每天的“必修课”。在德国的街上,你总能看到人们拿着一个酒瓶在喝酒。在街边的小酒馆或者小餐馆,不管什么时候总会看有人坐着在喝酒,而且不光国内很多人认为的喝酒的只有男性,女性也有很多。在他们到了下班时间后,街上的确没什么人了,可是,如果你这个时候走进一个酒吧,你会发现里面满满的都是人。叁五俩群坐在一起喝着地区的特色啤酒聊着天。德国人其实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么严肃,至少在酒桌上,他们的热情难以抵挡,记得当时老板娘得知我们来自中国后,和我们热情的攀谈起来。或许德国的啤酒,并不是同法国的红酒一样高大上,当时它更加亲民,至少在任何国家,没有人会拿着一瓶红酒站在街头与友人聊天嬉戏。

20195

德国这个国家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它不像南美国家一样热情似火,也不如北欧国家给人的感觉冷若冰霜,它两者兼容,总是给我们带来新的体验

1E4DC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