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

移通资讯

快讯

【学术风采】灵感碰撞,作家眼中“不一样”的村上春树 ——创意写作学院(CWS)“学术风采”第三期侧记

2017-11-13

甄明哲,作家,河南大学硕士。曾任职西藏日报社记者、西藏电视台新媒体编辑,作品发表于《牡丹》、《青年文学》、《大观》、《小说选刊》等期刊,代表作:《集装城》、《京城大蛾》、《池中金龙》、《红塔山》《美国,在鞋子里》等。


这个学期开始,创意写作学院(颁奥厂)展教师系列文化讲座已经成功举办了两期,何卫老师、徐庶老师分别就各自的研究领域进行了精彩的讲座。讲座的举办促进了老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

创意写作学院潘云贵老师说:“老师们都在各自的领域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听他们自己讲解,比阅读论文更加印象深刻。前两次的讲座让我收获颇丰。”

在教师系列文化讲座第叁期上,进行讲解的是新任教师甄明哲,这是一位90后严肃小说作家。在上周六的教学例会上,围绕这近几年的话题性十足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甄明哲老师阐述了自己阅读村上春树的心得体会,并和在座的老师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文本细读:被误读的村上春树

最近几年,村上春树成为了一个话题性作家。每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发前后,这位屡次“陪跑”的作家总会被人提起,成为人们的谈资。莫言击败村上春树斩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事情,也会被人再一次谈及。总而言之,围绕着村上春树,总有说不完的话题。

众所周知,村上春树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庞大的读者群体。在国内,村上春树也有着为数众多的粉丝。他的小说往往非常畅销。在一些作家眼中,缺乏民族性和过于通俗,成为他获取诺奖的绊脚石。

在讲座开场,甄明哲老师就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国内对村上春树的认识和研究存在着一种误读。这种误读主要围绕着对村上春树小说文本内核的定义上。在国内,有许多人是通过《挪威的森林》来了解村上春树的,这本现象级小说让人们对村上春树的理解局限在小资情调,畅销书作家这一刻板印象上,很大程度是一种误读。

甄明哲老师别开生面,不是从村上春树小说的优点出发,而是首先从一个作家的角度批评了村上春树小说的几个缺点,主要包括主人公类型单一,故事模式重复,存在着“女性通道”等等。甄明哲老师认为,村上春树作品的“缺点”是有原因的,和作者的性格,以及其创作模式密不可分。

在村上春树的小说中,反复地出现了“井”的意象,在《且听风吟》《寻羊冒险记》《海边的卡夫卡》《奇鸟行状录》中都有出现。实际上,这个“井”是村上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一个“置换性”的描述。

简单来说,“井”就是村上春树认识世界的方法论。甄明哲老师说:“村上春树的主人公都是一些时时刻刻要和周围的世界保持一定距离的孤独的个人,同时他们要依靠自己的方式介入世界。这就好像一个人在挖一口深井,每次写作都是一次挖掘的过程。这是村上春树创作的方式。这种创作方式也决定了其小说内容上的相似性。”

接下来的时间里,甄明哲老师凭借记忆大量引用村上春树小说作品中的文本,详细解读了村上春树小说的几个关键问题,包括村上春树小说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其小说的未来性倾向。他指出,国内有很多对于村上春树的研究,认为他的小说属于后现代,“我认为这个判断非常草率,根本没有读懂村上春树。在他的小说中,后现代的只是‘景观’,只是外在的世界,而不是人物的内心。”

甄明哲老师认为,在村上春树的小说中,确实存在着很多后现代的描写,但这并非表示其中的人物对后现代持一种认可的态度。实际上,其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价值取向并非是一种后现代的价值观。具体而言,体现在他们对于“地道”这一核心价值的追求上。甄明哲老师说:“地道这个词汇,反复地,大量地出现在他的小说中,成为评价事情和人的标准。地道,这个词汇本包含着‘义气’‘公平’‘讲理’等含义,但和‘义气’相比,这个词汇的含义很含蓄,不那么张扬,虽说不张扬,但是内核很足,是一种很自信,同时不张扬的肯定和坚持。这个词汇本身就很像村上春树的风格。”接着,他详细地以作品中的文本为例,对此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在阐述了村上春树小说的核心价值观向之后,甄明哲老师同时对村上春树小说的优点进行了点评。他表示:“观察国内的大部分作家和文学作品,其中总能看到中国古典小说和西方现代经典小说的影子,但是反观村上春树,虽然前期作品也受到了诸如冯内古特、菲茨杰拉德等作家的影响,但随着挖掘的深入,他的作品中几乎很少看到模仿的痕迹,具有明显的原创性和未来性,这一点值得年轻的小说作家学习汲取。”


沟通有道:灵感来自于思维的碰撞

听完甄明哲老师的讲述,创意写作学院的在座老师们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顾拜妮老师认为,甄明哲老师解读文学作品的方法和视角非常好,看得出来其对村上春树的作品非常熟悉,分析作品的方法也很出色。方刚老师则提出,国内对村上春树的小说存在着误读也是有原因的,要理解村上春树小说的内涵,也有必要了解那段时期日本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接着,方刚老师介绍了国内“小资情调”产生的根源,并简单说明了上海和租界的发展历史。在他的介绍中,老师们的思路进一步打开了。

李创老师有着日本留学的经历,她表示非常认同“小资情调”确实是对日本人生活方式的一种误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她指出村上春树作品中所涉及的生活方式,实际上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李创老师举了几个自己留学生活中所观察到的事例,证实了甄明哲老师在讲座中的判断。

冯懿老师认为,甄明哲老师的见解来源于自己的阅读体会,内容很有独创性,可以考虑将发言内容整理成论文发表。不过,他同时指出,“在论文的写作中,有必要对‘地道’一词进行更加明确的解释。比方说有必要弄懂日语原文的含义。”甄明哲老师对冯懿老师的建议表示了感谢。

在随后的发言中,老师们各抒己见,谈论村上春树小说的热情持续而激烈,讨论一直持续了半个多小时。在交流和讨论中,思维碰撞出了精彩的火花,老师们都认为相比较于个人研究,这种开放性的讨论更有助于激发自己的灵感。

总体而言,本学年第叁次学术讲座非常成功。李文卫老师表示,自己之前对村上春树只是有所耳闻,但阅读不多。今天诸位老师的发言激发了她重新阅读村上春树小说的兴趣,课下会找时间好好阅读。




(创意写作学院(颁奥厂)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