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

新闻动态

[营地教育]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平安校园志愿服务支队举办反诈教育专题讲座 ——剖析诈骗套路,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2025-03-24

2025年3月19日下午,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平安校园志愿服务支队联合营地教育中心,在合川校区六度空间——创梦空间举办“识骗防骗始于心,安全校园践于行”反诈教育主题讲座。

本次讲座特邀营地教育中心资深讲师张国皓担任主讲,并以“典型案例+特点剖析+实战锦囊”为主线,从校园诈骗典型案例、高校诈骗叁大特点、五大形式、预防诈骗六条锦囊及应急处理指南五方面展开深度解析,吸引全校师生代表150余人参与。活动通过真实案例剖析、反诈知识普及等,助力师生提升防骗意识,为校园安全注入新动能。

一、直击诈骗痛点:以案说法,还原骗局全链条

张国皓老师以近期高校高发诈骗类型为切入点,结合多个不同诈骗案例指出:2024年重庆高校电信诈骗案件中,刷单返利、冒充熟人、游戏账号交易叁类骗局占比超65%。

1. “兼职刷单”陷阱:周某通过同学介绍下载一款刷单础笔笔,首次充值318元完成任务后收到348元返款,随后多次充值提现时被提示“操作失误”,客服以“解冻账户”为由诱导其继续转账。周某累计转账7次,共计4.43万元,最终发现被骗。

2. “冒充客服”骗局:教师赵某收到某教育机构“退费”短信,因曾在该机构购买课程且平台倒闭,赵某信以为真。他添加客服后,下载某础笔笔并绑定个人信息,收到497元返款。随后,客服以“购买平台认购证券可全额退费”为由,诱导赵某向指定账户转账。赵某先后向7个账户转账共计36.46万元,但对方一直未退费,赵某发现被骗后报警。

二、高校诈骗“叁特五形”:拆解犯罪底层逻辑

基于上千起案件分析,张老师结合最新诈骗趋势,从网上刷单诈骗、冒充客服诈骗、冒充好友诈骗、网络游戏诈骗、校园贷诈骗五大高发类型切入,揭示高校诈骗的底层逻辑:

1. 网上刷单诈骗:“低门槛高回报”的甜蜜陷阱

年轻化剧本:结合学生兼职需求,以“点赞返利”“数据录入”等名义包装,初期小额返现建立信任;

技术化操控:通过仿冒础笔笔伪造任务进度,以“操作失误”“账户冻结”等借口拖延提现,诱导反复充值;

心理战闭环:利用受害者“沉没成本”心理,以“连单任务”迫使持续投入,最终榨干资金。

2. 冒充客服诈骗:“官方外衣”下的精准收割

信息精准化:利用非法获取的消费记录、课程购买信息,谎称“退费”“账户异常”实施定向诈骗;

技术加持:诱导下载屏幕共享软件,实时窃取验证码、银行卡信息;

话术迭代:以“影响征信”“自动扣费”制造恐慌,伪造转账凭证降低警惕。

3. 冒充好友诈骗:“熟人社交”的情感绑架

账号盗用:通过木马病毒盗取蚕蚕/微信账号,伪造熟人身份(如同学、老师)发送求助信息;

心理操控:以“微信被封”“急诊用钱”等紧急事由,结合伪造转账截图催促汇款;

群体渗透:潜入班级群冒充教师发布“资料费收款码”,利用从众心理诱导集体转账。

4. 网络游戏诈骗:“虚拟交易”的连环圈套

平台迁移:以“低价装备”“免费皮肤”为饵,诱导脱离官方平台交易;

技术话术嵌套:伪造“防封号自助发货”“数据修复”等虚假功能,以“保证金”“解冻费”持续索款;

未成年人靶向:针对学生玩家设计“免费礼包”陷阱,骗取支付密码或远程操控设备。

张老师总结:“诈骗剧本虽迭代,但核心离不开人性弱点。学生需将‘不轻信、不转账、不沉默’刻入本能,让反诈能力成为数字时代的生存刚需。”

四、活动反响:从认知到行动的跨越

参与学生智能工程学院张祖荣感慨道:参与反诈演讲,我感触颇深。准备时深挖骗术,看到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令人惊心。演讲中,大家专注倾听,提问互动很积极,让我明白传递反诈知识意义重大。今后我愿当反诈“传声筒”,帮更多人捂紧钱袋子 。

张国皓老师呼吁:“反诈不仅是自我保护,更是社会责任。每位师生都应成为‘反诈行动派’,用清醒头脑守护校园净土。”

诈骗手段日新月异,但移通学院通过创新宣教形式、联动多方资源,正构建起一张“全员参与、全域覆盖、全程防控”的反诈网络。从知识输入到行动输出,从个体警觉到群体免疫,平安校园志愿服务支队以行动诠释:反诈之路,虽远必达!


竞技体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