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6日,书法名师公开课第3期于观云书院骋驰207冬至·多媒体教室开展。宣纸铺陈,墨香浮动,笔锋含情,李楠琦老师以一场沉浸式书法课,带领同学们叩开传统艺术之门,续写书法传承新章。
从笔尖到文化:一堂“小白友好”的书法启蒙
“执笔如握山河,落墨自有乾坤。”课堂伊始,李老师以颜体为引,从毫尖至笔杆,细述毛笔构造之精妙。他讲到,笔锋蓄势,笔肚藏力,竹制笔杆的匠心,甚至追溯到唐代制笔技艺如何传入日本。同学们执笔凝神,恍若触摸历史脉络。
针对零基础学子,李老师化繁为简,课堂聚焦“横竖撇捺点”五大基础笔画,解析书法中的“举一反叁”。“一点如高山坠石,一折似江流回环。”他提腕示范,笔尖轻触纸面,起笔如落石蓄势,行笔似流水从容,收笔若藏锋归鞘。他还揭秘了让字体更生动的“小心机”——顿笔的力道、折角的回锋,这些“小动作”被比作“字的微表情”,瞬间拉近传统技法与年轻学子的距离。
手把手教学:让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书写节奏
“左撇子也能写出潇洒字!”临摹环节,李老师时刻关注着同学们的反应,强调了诸多书写细节和注意事项,逐一纠正大家的执笔角度。对于左利手的学生,他还特别调整了单包法的手势,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他提醒同学们,古代书法多是从上到下、一排一排书写,且没有标点符号,在书写时一定要注意整体布局,做到大方得体。
薪火相传:传统文化的新生
书法非止于技艺,更是一场与先贤的对话。李老师感慨,书法早已超越艺术范畴:面试时一手好字能加分,浮躁时练字可静心,更重要的是,“每一笔都在和千百年前的文人隔空击掌”。一点一画间,千年碑帖与青春笔墨交融,传统文化借由年轻血脉焕发新生。
本期课程圆满结束,李楠琦老师以现代教学思维重构传统,让书法文化在同学们生活中可触可见。正如参与者荣贵阳同学所说:“提笔那一刻,我突然懂了什么叫‘历史的温度’。”笔尖划过宣纸时,仿佛听见历史的回声,也触碰到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根脉。
文:张银烽
图:高振杰、周依琳、漆怀梦
观云书院供稿
上一条:【书院部】“以‘异’促进,以‘异’筑梦” 全生异科导师分享培训交流会(第十一期)顺利开展
下一条:第148期触横山青年:歌声充叠耻蹿蹿,饭卡加能量!青春就要“麦”力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