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打破传统教育模式与产业实践的壁垒,10月28日,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淬炼商学院执行院长曾璐率队,联合通识教学部科学教研室黄延果(专注信息技术与社会研究)、智能工程学院关正伟(机械设计、智能制造领域研究)以及酒店商务产业学院教师陶羽(酒店商务管理)和工商管理教研室教师常世萌(战略管理研究),前往重庆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开展深度交流。此次走访以“课程融合创新”为核心,聚焦工业大数据时代公司用人需求,结合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育人理念,探索跨学科课程设计的多样性。
跨学科视角:课程融合的多元实践
重庆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4月30日,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国有科技型公司,总部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新茂路1号(自贸区)。重庆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依靠航天云网滨狈顿滨颁厂+颁惭厂厂技术框架,借助集团公司和航天云网在工业制造领域和大数据领域的历史积累,立足重庆,推进“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为核心,为制造型公司提供智能化改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运营及大数据应用等服务。
在参观重庆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展厅时,团队通过实物展示、多媒体演示及项目案例,全面了解了公司在工业大数据采集、存储、分析与应用等环节的技术积累。展厅内展示的国家级专利及行业领先项目,为课程融合提供了鲜活的实践场景。
座谈会上,曾璐院长从商科教育视角提出:“工业大数据时代,商科人才需兼具商业思维与数据分析能力。”她建议以“公司数字化转型”为切入点,联合开发《商业数据分析》等跨学科课程,将战略管理、信息技术与社会研究等内容融入案例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黄延果老师从通识教育角度补充道:“跨学科思维是应对技术变革的关键。
”她提议通过“工业大数据+信息技术”项目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机械设计原理与数据分析工具,完成从数据采集到商业决策的全流程训练,强化团队协作与创新能力。
公司需求导向:翱叠贰理念下的课程设计
重庆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运营总监覃学健指出,公司急需既懂技术又懂商业的复合型人才。他以“智能工厂优化”项目为例,说明机械设计、数据分析与商业战略的融合需求,并建议课程设计应围绕“问题导向”展开,例如通过真实公司案例,让学生分组完成数据采集、模型构建及商业策略制定的全链条任务。
关正伟老师结合智能工程学院的教学经验,提出“机械设计+工业大数据”课程模块。他建议将传感器技术、物联网应用等机械设计内容与大数据分析结合,开发“智能设备运维”等实践课程,帮助学生掌握从硬件设计到数据优化的综合能力。
创新路径:从课堂到职场的无缝衔接
常世萌老师从战略管理课程出发,提出“公司诊断工作坊”模式。他建议联合公司开展“数据驱动的商业决策”实训,让学生通过分析公司真实数据,提出战略优化方案,并由公司专家现场点评,实现“教学-实践-反馈”的闭环。
陶羽老师则强调“酒店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课程融合方向。他指出,酒店商务产业需结合大数据分析优化客户体验,建议开发“智慧酒店管理”课程,将战略管理、信息技术与酒店运营结合,培养学生通过数据洞察市场趋势的能力。
未来展望: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
此次走访标志着淬炼商学院在跨学科课程融合上的进一步突破。曾璐院长总结道:“我们将以翱叠贰理念为指导,联合公司开发‘技术+商业’双轨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输送更多复合型人才。”重庆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代表表示,未来将探索与学院共建“工业大数据联合实验室”,提供真实项目数据与技术支持,助力课程创新与实践落地。此次合作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更为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领域搭建了长效合作平台。
图文:常世萌、关正伟
(淬炼商学院供稿)
上一条:【创意写作】数智时代,“写”照未来:“移通道路”亮相第十届中国创意写作年会
下一条:【冲突营销】冲突营销学院2025级本科新生入学师生见面会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