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合川校区天空书院陀思妥耶夫斯基书店内座无虚席,一场以“双子对话国际青年说”为主题的国际交流活动在此举行。来自德国的四名留学生与国际教育学院、新闻采写产业学院的四名中国学生代表展开深度对话,共同探讨教学体验、文化差异与校园生活等话题。
活动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拉开帷幕。新闻采写产业学院学生沈梦婕首先就“中德大学教学风格差异”提问,德国学生Mirte Voskamp回应道:“在移通学院,老师非常耐心,我们可以随时提问,课堂氛围开放包容。”国际教育学院2023级翻译专业学生何俊浩询问课程挑战时,Joel Muho坦言汉语课程难度较大,但老师总能给予细致指导,帮助他们跨越语言障碍。
谈及校园生活,留学生们对学校环境赞不绝口。Joel Muho表示:“校园就像一个充满活力的社区,既有安静的学习空间,又有丰富的活动场所,让人一下子就爱上了这里。”Binta Bah补充说,中国同学在各类活动中主动提供帮助,即便语言不通,也尽力解释,使他们迅速融入了校园生活。
在文化差异讨论环节,Mirte Voskamp分享了她的观察:“德国人习惯严格按计划行事,而这里的生活更加灵活。刚开始不太适应,但现在觉得这种‘即兴’让生活更有趣。”留学生们普遍感受到中国师生关系的亲密,称老师们“像哥哥姐姐一样”,不仅关心学业,也关注他们的生活状态。
在外国语学院2023级英语专业学生李林峰和新闻采写产业学院学生黄玄的提问下,留学生的重庆生活体验成为交流亮点。Sarah Saft Ruiz提到对火锅的喜爱:“虽然辣,但越吃越上瘾!”除了火锅,留学生们还喜欢包子、煎饼、番茄汤面等中式早餐。他们用“丰富”一词形容对重庆的整体印象——从洪崖洞的夜景、便捷的移动支付,到“永远爬不完的台阶”,都成为他们对山城的独特记忆。
自由交流环节中,中外学子围绕语言学习、体育赛事、影视文化等话题畅所欲言,现场气氛热烈融洽。
活动最后,新闻采写学院院长方刚致辞。他强调,“专业+新闻采写”在当代高等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此类活动不仅是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延伸,更是跨文化思维能力提升与全球视野构建的重要平台。他表示,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创新,开展更多丰富多元的实践活动,助力学生在“专业+新闻采写”的环境中成长,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
据悉,本次“双子对话国际青年说”活动由新闻采写产业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联合举办,系国际教育周系列活动之一。此次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水平和思维能力,也搭建起中外学子跨文化沟通的桥梁,展现了学校在国际化办学理念的发展成果。
撰稿:黄玄
摄图:合川融媒体中心记者 袁询
指导老师:罗青
上一条:【通工动态】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召开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生座谈会
下一条:【数字经济商学院】专业商科 喜报频传——我校学子在多项国家级、省级商业技能大赛中斩获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