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下午2:30,智能工程学院在智慧教室9112联合举办了一场以“坚守学术道德,共筑学术高地”为主题的学术道德建设研讨活动。本次活动聚焦学术规范、科研诚信以及学科发展中的伦理问题,旨在提升教师学术素养,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
活动由智能电气教研室主任晁晓洁主持,智能电气、智能电力等教研室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晁晓洁主任以“聚焦政策规范,明晰学术红线”作为开场,结合《教育部对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及《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等文件,系统解读了抄袭剽窃、数据造假、不当署名等七类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标准,强调“实事求是、尊重知识产权、维护学术公正性”的核心原则。她指出,电气学科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学术道德是科研创新的基石,全体教师须将规范意识融入教学科研全过程,杜绝违规行为。
会上通过“南京大学教师梁某学术不端事件”典型案例展开警示教育活动。该案例中,梁某因在读期间抄袭、重复发表多篇论文并用于职称申报造假,最终受到党内严重警告、撤销教师资格等严厉处分。晁主任强调,全体教师需以此为戒,严守学术底线。
接着,徐成文老师领读了教育部对于印发《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调查处理实施细则》的通知。徐老师重点解读了文件中对于调查程序、处理规则及监督机制的核心内容,文件也首次将础滨辅助工具生成内容的学术规范纳入监管范畴,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使用础滨技术时,必须明确标注数据来源与技术辅助细节,严禁将础滨生成内容直接作为原创成果提交。
随后,与会教师针对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学术诚信新挑战,教师们围绕“础滨技术中的学术诚信”展开热烈讨论。董蕾老师指出,现在础滨已深度介入论文写作,部分学生存在“一键生成摘要、础滨写论文”等投机行为;邱勇老师表示,毕业设计中,个别学生利用础滨进行论文相关计算并让础滨优化图;付雪峰老师也指出,有的学生直接将础滨生成的电路设计图作为自己成果;张小虎老师表示,技术革新不能成为学术诚信的灰色地带,应该让础滨真正成为创新助力而非投机手段。
此次研讨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教师对学术道德的认知深度,为构建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后续学科发展中的伦理问题解决提供了新思路。智能工程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教育教学与科研诚信建设,推动形成严谨治学、追求卓越的良好风尚。
撰稿:晁晓洁
摄图:易兴庭
(智能工程学院供稿)
上一条:【学院动态】聚势谋远启新程 勠力攻坚迎挑战——常务副校长王永周检查并指导大数据学院合格评估建设工作
下一条:【淬炼商学院】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赴南宁职业技术大学开展商科教育专题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