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优化课程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科建设与行业需求深度融合,5月21日下午16:00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在南湖书院圆桌会议室举办了专业课程体系论证会议。会议由李文娟院长主持,邀请到了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四川省物理场生物效应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杨波,成都佳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雷力鸣。参会人员有学院副院长唐林建、教研室主任、各专业负责人、重庆市虚拟教研室老师。
会议伊始,李文娟院长说到本次论证会的核心目标是通过课程体系优化,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复合性技术人才。她指出,当前技术迭代加速,学院需主动对接产业变革,确保专业建设的前瞻性与实用性。
接着,曾国庆老师介绍了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四位一体双院制”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高素质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就该人才培养模式,曾老师介绍了2024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其中包括主要要课程、学分分布及实践教学体系。同时,曾老师提出了专业课程设置中的两个问题:一是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学分支撑度问题;二是专业方向设置及学分支撑可行性问题,如考虑往嵌入式、集成电路设计或封装测试技术方向发展。
紧接着,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杨波教授指出,将嵌入式、集成电路设计或封装测试技术融入专业建设存在较高难度,需充分考虑师资力量、实验设备及校企合作资源。他建议从校企合作、课程模块化设计入手,逐步推进技术方向拓展。成都佳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雷总经理结合公司实际需求,强调课程设置需紧密对接行业技术标准,建议增加公司级项目实践环节,并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许癸驹老师提出,课程体系应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定期根据行业技术发展、学生反馈及就业数据优化课程结构,避免课程内容滞后。
最后,李院长带着杨波教授、雷一鸣总经理以及老师们走进电子技术创新中心。新一代信息技术教研室作为学院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携手打造的成果,未来将在这个充满创新活力的中心里,全面开启人才共育的新征程,为行业输送源源不断的优质人才。
此次专业课程体系论证会,为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的课程体系优化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筑牢了根基。相信在各方的齐心协力下,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必将迈向新的高度。
撰稿:赵柳
摄图:方婷玮、李瑶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供稿)
上一条:【智工动态】智能工程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召开接收中共预备党员及中共预备党员转正大会
下一条:【社团活动】劈波斩浪,谁主“水”上风云?“水上菁英挑战赛”圆满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