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

移通资讯

快讯

【戏影教学】“红岩精神铸魂育人·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记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戏剧影视学院赴白公馆、渣滓洞开展认识实习活动

2025-05-19

为深入贯彻《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教育教学三提三创”主题年活动方案》及《2025年教育教学重点工作计划》部署要求,扎实推进认识实习、党史学习、课程思政等工作的常态化、长效化建设。5月14日下午,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戏剧影视学院以“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为育人导向,组织2024级新媒体技术、电影制作、戏剧影视文学三个专业90余师生,赴歌乐山白公馆、渣滓洞集中营旧址开展“永远跟党走 传承红岩精神”认识实习活动。在影视工程教研室主任吴杨爽带领下,由周极、熊婧、南国婷三位专业教师组成的指导团队,通过红色文化沉浸式研学路径,构建专业认知与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机制,着力强化大一学生专业认知与价值观校准。

情境育人:数字技术重构红色记忆

首站是红岩红剧场的《黎明之前》情境体验剧,开创了红色教育新范式。该剧依托《红岩家书》叙事脉络,运用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构建“血雨腥风”“铁骨柔情”“慷慨悲歌”“英雄无悔”四大时空场景,实现了艺术创作与精神传承的双向赋能。投影再现江竹筠狱中遥想五星红旗的场景,让我们在虚实交融中成为历史见证者。学生们纷纷能感受到了将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相关课程中的视觉传达理论应用于红色文化传播实践。“这种跨时空的专业对话,让我们深刻体会到艺术创作的时代责任。”一位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在实践笔记中写道。

史实淬心:文物实证激荡信仰力量

在层峦迭翠的歌乐山深处,师生们开启“血色记忆”实证研学。渣滓洞遗址内,斑驳的标语、锈蚀的老虎凳刑具、泛黄的《挺进报》残页,将革命志士陈然、杨汉秀等人的斗争史实具象化。学生们触摸着冰凉的铁栅栏,通过自带的影像设备记录红色肌理,为红色题材剧本创作积累第一手素材。

而曾被冠以“香山别墅”雅称的建筑群,在1938年后化作国民党军统迫害革命志士的人间炼狱。一位新媒体技术同学驻足于小萝卜头雕像前感慨:“不到一厘米的铅笔残段,丈量着革命者‘把牢底坐穿’的信仰高度。”

在讲解员的生动讲解下,同学们认真聆听着白公馆和渣滓洞集中营旧址的变迁,透过展陈的烈士遗物与影像资料,将课本中的红岩故事具象为可感可知的精神图腾。

知行相济:红色美学赋能专业教育

白公馆放风广场的石榴树下,影视工程教研室主任吴杨爽说到:“红岩精神既是党史教育的鲜活教材,更是影视创作的审美源泉。同学们今天可以将‘狱中八条’的历史厚重感转化为镜头语言,让‘烈火中永生’的意象成为新时代文艺创作的精神坐标。”

青山巍巍埋忠骨,松涛阵阵颂英魂。当暮色浸染歌乐山烈士群雕,这场融合专业认知与精神淬炼的实践教育圆满落幕。戏剧影视学院将持续深化“红色资源+专业教育”育人模式,以翱叠贰理念为导向,依托“四位一体双院制”培养体系,培育兼具艺术修养与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影视人才,用光影艺术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史诗。



撰稿:熊婧

摄影:吴杨爽、周极

(戏剧影视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