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推进艺术专业与行业接轨,锻造产学研合一的人才培养阵地,践行“教育教学三提三创”主题年精神。由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戏剧影视学院与重庆市摄影行业协会、重庆市高校摄影协会、重庆儿童天堂摄影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影视摄影与灯光艺术方向人才培养研讨会”于4月27日在观云书院小雪会议室举行。参加此次会议的有重庆市摄影行业协会秘书长师维、重庆市高校摄影协会秘书长严金、重庆市高校摄影协理事李柏秋、重庆儿童天堂摄影有限公司人才发展部经理冯丹,戏剧影视学院副院长王芳、戏剧影视学院教学副院长秦琦琅、影视工程教研室主任吴杨爽、综合艺术教研室主任袁梦茹以及影视工程教研室、综合艺术教研室骨干教师代表。会议聚焦行业人才缺口、技术革新趋势及校企协同育人,行业专家、头部公司代表共商影视摄影领域产教融合新路径。
会上,戏剧影视学院王芳副院长从学院顶层设计角度提出产教融合叁大行动路径。她强调,学院将立足“行业需求前置化”理念,通过校企联合教研室共建、公司导师驻校授课、行业标准反哺课程设计等举措,打通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壁垒。针对短剧创作、虚拟制片等新赛道,她建议校企联合开发模块化课程包,以“课程即项目、课堂即片场”的实战模式,让学生在真实商业场景中完成从创意到落地的全流程训练。“我们不仅要培养会拿摄像机的人,更要培养懂市场、能创新、会破局的新一代影像创作者。”王芳副院长总结道。
行业需求激增 复合型人才缺口超百万
会议指出,当前影视与视觉艺术领域面临技术迭代与业态升级双重挑战。虚拟制片、短剧创作、元宇宙应用等新兴领域快速发展,推动行业对“技术+艺术”复合型人才需求激增。据重庆市摄影行业协会秘书长师维表示,全国摄影及影视相关专业人才动态缺口已超百万,仅重庆某头部公司单月缺口即达70余人。然而,院校培养与公司需求存在错位,课程脱节、实战经验不足等问题制约人才供给。
校企协同破局 共建实战化培养模式
针对以上痛点,各方在会上提出了多项解决方案:
赛事赋能教学:第四届人像摄影大赛将于5月24日举行颁奖典礼,覆盖30余所院校的千余名参赛者。赛事增设视频与础滨创作赛道,强调校园文化表达,推动作品向商业化产物转化。重庆市高校摄影协会秘书长严金表示,计划将赛事升级为亚太国际级,并探索区域性48小时虚拟拍摄竞赛,依托高校实验室资源缩小技术鸿沟。
定制化人才培养:重庆儿童天堂摄影有限公司人才发展部经理冯丹提出校企双方通过联合培养机制,从低年级阶段即引入实践项目,帮助学生提前融入行业生态。冯丹表示,应届生已成为人才队伍的重要来源,需通过专项培养活动强化职业韧性,助力学生从校园到岗位的快速过渡。此类合作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职场适应力,更推动校企在人才供给与需求端的高效衔接,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课程体系革新:戏剧影视学院教学副院长秦琦琅向各参会代表详细介绍了学院的专业建设举措:如电影制作、新媒体技术等新兴专业已全面融入摄影与灯光课程,并计划同公司及协会一同建设“未来影像实验中心”。秦副院长还表示,学院目前正加速对接公司需求,拟引入商业场景案例重构教学方式方法。
短剧与虚拟拍摄成行业新风
重庆市高校摄影协理事李柏秋指出,短剧产业爆发式增长重塑行业格局。以现象级短剧《家里家外》为例,其电影级制作模式极速推动了灯光、摄影技术的行业革新。行业协会提议联合院校共建“影视技术创新中心”,整合虚拟拍摄、多屏联动等技术,推动教学与产业同步升级。
本次研讨会以产教融合为纽带,聚合行业协会、头部公司与高校力量,共谋复合型人才培养新范式。正如主持人袁梦茹所言:“光影是时间的雕刻师,教育是未来的追梦人。” 通过赛事驱动、定制化培养、课程体系革新及虚拟拍摄技术整合等行之有效的措施,构建起“赛事练兵—项目实战—技术赋能”的全链条育人模式。校企各方共同打造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光影人才梦工厂”,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撰稿:梁镇中
摄影:陈子龙
(戏剧影视学院供稿)
上一条:【学院动态】深化文化育人,拓展学术视野——名誉院长公开课第3期圆满结束
下一条:【保卫动态】我校召开4月安全稳定、意识形态工作会议暨五一节前工作部署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