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四位一体双院制”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全方位、多角度的交流与融合,有效拓展同学们的国际视野,厚植中华文化底蕴自信。4月23日,由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校团委主办,外国语学院学生会承办的第五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会”省级阶段赛暨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第二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决赛在下里巴人剧场隆重举行。
本次大赛由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教育电视台、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联合主办的国内首个以中华文化传播为主题的人文综合素养类活动。活动紧密围绕学校“外语+商科+通识”的跨学科培养体系。以“中华文化·世界传播”为内核,打造集语言实践、文化传播于一体的完满教育场景。为落实二十大“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战略部署贡献青春方案。
【撷英汲萃,漱玉敲金】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是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自赛事启动以来,在组委会的组织安排下,吸引海内外学生踊跃报名。据统计,重庆选区共有1.2万人报名活动,其中我校共有30名同学晋级复赛,15名同学过关斩将闯入决赛。参赛选手从历史典故、非遗技艺、地方特色等多个维度挖掘中国故事,编译文化基因;以语言为舟,文化为桨,用英语传递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为确保比赛专业性与权威性,本次省级阶段精心组建了一支实力强劲的评审团队。来自重庆组委会的黄芮妍、刘雅睿老师,科幻学院的雷梦莹、万诗雨老师,以及外国语学院的张旭宁、蒙佳利、陈南艳老师,以“5+2”的专业架构,共同组成专业评审团。邀请到外国语学院吴世银院长与重庆组委会郑长江老师进行开幕致辞,他们热情洋溢的话语,不仅为大赛拉开了精彩序幕,更为选手们注入了信心与动力。
【字斟句酌,声蓄光华】
在决赛舞台上,多元文化碰撞出绚丽火花:既有选手以流利英文讲述江津米花糖的传统工艺与汉服的华美意蕴,也有参赛者通过葫芦丝与口琴的悠扬旋律奏响东方韵律。在才艺展示环节,选手们大胆创新,不仅把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英文讲述,还模拟跨国直播场景,用生动流畅的英文向“虚拟海外观众”推荐中国好物、分享文化魅力,还以戏剧独白的形式生动演绎“张桂梅校长的日常生活”。现场评委专注聆听,频频点头认可,观众亦沉浸于选手们用英语编织的东方故事,感受文化交融的奇特。
【叩问真知,求索无疆】
在评委提问环节,智慧碰撞迸发出跨文化理解的璀璨火花。评委们以“时代浪潮中的我与中国”为锚点,抛出兼具挑战性与建设性的问题:“当西方叙事框架遇见东方哲学内核,青年应如何搭建对话的桥梁?”选手们以流利的英语从容应答,从时代浪潮的变迁解码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底蕴——每个答案都是文化转译的创造性实践,彰显窜世代用世界语言重构中国叙事坐标的破界之力。
该环节不仅考验语言功底,更深度激活文化传播的“双向解码”思维。正如外国语学院教学副院长罗琳老师在点评总结中所言:“提问是另一种形式的讲述,当年轻人在回答中自觉成为文明肌理的‘解读者’而非‘复读机’,中国故事便真正拥有了穿越时空的叙事势能。”
【以言载道,赓续薪火】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颁奖典礼上,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来自外国语学院的邬依宸,成功的摘得了一等奖的桂冠;李林峰与王宁睿荣获二等奖;沉梦婕、刘雅雪、刘吉泰荣获叁等奖。聚光灯依次照亮获奖选手的面庞,他们带着自豪与喜悦登台领奖。台下掌声雷动,这掌声不仅是对他们优异表现的肯定,更是对这场比赛所传递文化价值的认同,激励着更多人投身到讲好中国故事的行列中,成为中国故事的代言人。
【声动寰宇,奋楫争先】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本次比赛以语言为纽带,以文化为内核,为学子搭建了知行合一的实践平台。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更点燃了其传承与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感。外国语学院将以此次赛事为契机,持续深化“外语+”育人模式创新,构建更具国际视野的育人体系。未来,外国语学院将继续以文化为帆、以语言为桨,助力移通学子在国际舞台上绽放青春风采,发出更响亮的“中国声音”,以青年之姿讲好时代故事,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贡献移通智慧与青年力量!
撰稿:罗德琴、刘吉泰、胡圆圆
摄图:张修笔
(外国语学生学生会学习部供稿)
上一条:【新商科】新商科教学部《数字经济时代财务管理与应用》开展高管进课堂
下一条:【法治教育】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的风险图谱与时代应答(法治大讲堂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