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为约,慢享时光;以心为礼,共赴生辰。由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綦江校区书院部、工会委员会主办,古剑书院承办的“生辰茶话·慢享今朝”四月师生集体生日会于4月23日18:00在书院中庭温暖启幕。当四月的春风吹过古剑书院的中庭,恰逢中国海军成立76周年的历史时刻,当生日会变成一场“跨时空茶话会”,当泛黄的报纸成了个人专属的“时光切片”,当叁杯茶喝出“人生进度条”的滋味。书院以独有的诗意诠释了何为“以文化人,以情暖心”。
四季成约:从嫩芽到礼盒的匠心长卷
从2024年大学生茶艺美学文化育人基地揭牌仪式时,与师生许下来年共饮2025第一道春茶的约定,历经数十次的茶艺实践活动的开展,从清明时节的嫩芽采摘,到深夜灯下的手工炒制,从阳光下的自然晾晒,到精心设计的礼盒包装,师生们全程参与,亲力亲为。师生们亲手制作出200份饱含心意的春茶伴手礼,这份诺言在茶香中化为现实。活动现场,寿星们接过这份跨越四季的礼物时感慨万千,这份来自山林间的生辰之礼,是一段共同成长的记忆。
叁杯流光:藏在茶香里的叙事诗
&濒迟;第一杯:苦丁淬砺,致敬时代的奋斗底色&驳迟;
一盏苦丁茶,入口微涩,回味绵长。茶艺师徐露以精湛的茶艺表演为引,讲述父辈拼搏的岁月。寿星们执杯共饮,共享时代拼搏的风味。伴随着视频中的一声声祝福,一个个熟悉的身影,茶汤的苦涩已然消失,剩下的回甘渐渐浮现,正如岁月沉淀后的温情。
&濒迟;第二杯:绿茶澄澈,演绎青春的忙碌充实&驳迟;
第二杯绿茶清新淡雅,恰如大学生活的纯粹与鲜活。伴随茶汤氤氲,古剑书院学生自编小品《谁卷走了周叁》登台,以幽默诙谐的台词还原学子“赶课、熬夜、改策划”的日常,台下笑声与掌声交织,而大学生充实忙碌但又有一些迷茫的状态也也是青春不可或缺的味道。
&濒迟;第叁杯:普洱醇厚,启封生日与历史的时光切片&驳迟;
陈年普洱醇香厚重,寿星们手持“时光信封”,来自他们生日当天的报纸在眼前展开,他们好奇着、微笑着、讨论着、思考着,每个人都沉浸在他们与世界相遇的第一天的时间中。
寿星肖凯翔同学指着“养猪能手致富经”的报道笑道:“难怪我这么爱吃红烧肉!”陈芃宇老师则分享了其生辰报纸上北极科考队启程的壮举,尽显时代风云;胡挽澜老师以一则文物保护的新闻讲述了自己与传统文化的缘分似是冥冥注定。这些泛黄的纸页,让个人命运与时代声音产生了奇妙共鸣。
(肖凯翔同学分享报纸内容)
(陈芃宇老师分享报纸内容)
(胡挽澜老师分享报纸内容)
古剑书院名誉院长程大为教授也深有感触,讲到自己1986年上大学时,中国人民大学为每位学生订阅《人民日报》的往事,时隔40年,这份回忆与今日情景重迭,她寄语在场寿星:“根深才能叶茂,愿每一位学子在书院的陪伴下,既有野蛮生长的勇气,亦有厚植情怀的底气。”
【家国共情:生辰春茶里的浪漫延续】
生日会的尾声,蛋糕烛光摇曳,在场师生纷纷在特制明信片上写下给未来自己的寄语,投入书院特制的“时光邮筒”。这些承载着梦想的卡片,将在毕业典礼时重新开启,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从采茶制茶的匠心,到叁杯茶的文化隐喻,再到泛黄报纸中的历史切片,“生辰茶话·慢享今朝”用诗意与温情诠释了书院的育人理念:在快节奏的时代,以“慢”沉淀成长,以“共情”连接家国。
当最后一缕茶香消散在暮色中,新的约定已然生根——明年此时,让我们继续用茶汤绘制成长的年轮,见证更多温暖的故事在书院发芽生长。
寿星感悟:
作为本次四月份生日的寿星,很感谢收到来自朋友们的祝福,心里满是温暖。最惊喜的是那份出生当天的报纸,泛黄的纸张仿佛时光机,轻轻一翻,就把我带回出生的那天,过去只听父母讲,那天是谷雨,细雨绵绵,而这份报纸却带来了更多珍贵讯息,让往昔岁月有了独特意义,它承载着岁月温度,也见证着我最初的模样。
——观云书院 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 陈靖
在这芳菲四月,能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庆祝生日,真的很幸福,我深深感受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在这里,我们不仅是一起学习的伙伴,更是彼此成长路上的见证者。
——古剑书院 信息安全学院 盛平易
有幸参与古剑书院“生辰茶话·慢享今朝”师生集体生日会。作为惯常步履匆匆的急性子,平日鲜少有机会静坐品茗,而此次活动让我沉浸式体验了中式茶道之美。尤其是茶艺大师行云流水的冲泡表演令人沉醉,随后“叁杯茶”体验环节颇具巧思——温润初茗象征赤子初心,苦涩沉浮暗喻人生历练,醇厚回甘传递静守本心的智慧。这般将生命体悟融入茶汤的创意流程,竟让我这个糙性子也在袅袅茶香中触碰到慢时光的诗意。
——观云书院学生发展导师 付正甜
撰稿:舒诗雅 邱宇
摄图:严浩、刘腾阁
编辑:贺军
复审:刘思含 贺军
终核:卓嘉
上一条:【社团活动】“欲知且试,所念所得”书法小课堂第四期圆满结束
下一条:【国际动态】足不出校,秒穿世界!“移通号”专列环游世界的狈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