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发展,助力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和志愿服务深度融合,4月16日,由合川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青团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委员会、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智能工程学院主办,重庆市合川区峡砚行业协会、北山书院、书法与美术协会等承办的合川峡砚文化传播推广基地揭牌暨“非遗传承智能+”志愿服务专项支队成立仪式在黄桷树广场举行,共计一千人余人参与活动,共同见证传统技艺与时代创新的碰撞。
文化守护:多方聚力共话非遗传承
活动伊始,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校团委志愿服务中心主任刘月致辞,谈到高校在文化传承中的使命:“青年是非遗活化的生力军,学校将以志愿服务为纽带,推动非遗走进课堂、融入实践,培养兼具文化情怀与创新能力的传承者。随后,智能工程学院团总支书记张颖超回顾了近年来智能工程学院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历程,如何让青年成为传统文化‘破圈’的推动者。合川区钓鱼城申遗事务中心副主任唐凯从保护角度提出展望:“非遗传承需‘守正’与‘创新’并举,并表明此次合作不仅是一次校地合作,更是一次深度的产教融合,希望通过志愿服务链接产学研资源,为非遗传承提供可复制的‘智能+’样本。
基地揭牌:搭建文化传承新平台
校地联动铺新路,深度融合求突破。合川区非遗中心主任刘昌银、智能工程学院学工副院长祝玮共同为合川峡砚文化传播推广基地揭牌;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合川峡砚代表性传承人张礼雄、智能工程学院团总支书记张颖超上台,共同为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智能工程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揭牌。基地的落成标志着非遗保护从‘单点传承’迈向‘系统化传播’。未来,智能工程学院将携手重庆市合川区峡砚行业协会,共同探索非遗保护的发展之路,丰富峡砚文化自身的内涵,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授旗启程:志愿服务点亮传承之路
在庄严的授旗环节中,校团委志愿服务中心徐一丹老师将印有“非遗传承智能+”字样的队旗郑重交予志愿者曾寅,并强调:“非遗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志愿服务是文化传承的新生力量。希望支队以‘守护文化根脉’为己任,深入挖掘非遗价值,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支队长谢婧瑶在表态发言中郑重承诺:“接过这面队旗,就是接过了非遗守护者的使命。我们将以‘传下去、活起来、走出去’为行动纲领,创新‘非遗+志愿’模式,让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旗帜飘扬,相信未来“非遗传承智能+”志愿服务专项支队必将砥砺前行,成为服务有力、规范有序的志愿服务队伍。
体验升温:传统技艺“零距离”触达
互动体验环节更是将现场氛围推向了高潮。非遗体验区迅速成为人气焦点,同学们沉浸式感受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文化魅力。各峡砚文化传承人现场展示峡砚“采石—构思—雕刻—打磨”全流程,参与同学亲手体验砚台雕刻,在叮当敲击声中感悟匠人精神。现场除峡砚体验外,活动还融入非遗龙舟、传统木技等非遗项目体验,辅以“非遗知识闯关”、“诗词飞花令”、“风筝顿滨驰”等趣味环节,吸引众多同学参与。承诺墙上,“让非遗潮起来”、“做技艺守艺人”等签名留言道出青年心声。参加活动的同学纷纷感慨道,“亲手做一方砚台,才知道什么叫‘匠心不易’。
未来展望:构建非遗传承生态圈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场文化传承的盛会,更是一次开启新征程的起点。现场的非遗体验活动,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在他们心中种下热爱非遗的种子。未来,“非遗传承智能+”志愿服务专项支队将与重庆市合川区峡砚行业协会紧密协作,以智能为翼,让合川峡砚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飞入更多人的视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磅礴力量。
撰稿:徐梦琳
摄图:李柯
指导老师:陈林、郭超然、黄一
(智能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供稿)
上一条:【党建工作】淬炼商学院教师党支部开展“学两会精神,担时代使命”主题党日活动
下一条:【督导工作】教学督导办公室召开校级督导会议,研究制订讲义质量评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