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

移通资讯

快讯

【品研工作】品研工作室总第二十叁次月度主题沙龙

2025-04-11

5月9日,由国际商学院周昊月老师带来的“短视频时代品牌人设构建:算法与人性的平衡艺术”主题沙龙在别都书院朋辈交流中心开展。本次活动是品牌数字化广告传播教学研修工作室本期研修的第六次(总第二十叁次)主题沙龙,由集团人文学科带头人邓军红老师主持,淬炼商学院董道进、新商科教学部崔时敏、艺术传媒学院段杏辉、李林飞、罗鹏、张璐等8名工作室成员齐聚一堂,围绕短视频时代品牌人设的构建逻辑、算法与人性冲突的调和路径展开深度对话,为品牌营销提供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思考。

周昊月老师以小米品牌为例,剖析短视频时代品牌人设构建的核心矛盾。她指出,短视频平台算法以“完播率”和流量收割为导向,而品牌价值需长期沉淀,二者存在效率与价值的天然博弈。对此,小米通过“技术普惠”的核心人设,将复杂科技内容浓缩为15秒的“场景化切片”,如防弹涂层实验视频,既满足算法偏好,又以直观形式强化用户对品牌价值的认知。数据显示,此类技术场景化内容点击率达23%,远超纯娱乐内容的8%。

此外,小米的跨平台策略成为亮点:抖音主打技术流直播与硬核测评;小红书通过向用户分享生活化用车体验,塑造亲和形象;叠站则以长视频满足深度用户需求。周昊月老师指出,雷军个人滨笔的打造是品牌人设的关键载体。“通过日常分享、互动回复与观点输出,雷军以‘真实感’打破公司家与用户间的距离,形成‘人带货’而非‘货带人’的效应。”

沙龙讨论环节,多位老师从哲学、传播学、社会学等维度探讨算法与人性在品牌传播中的张力。

邓军红老师从存在主义哲学切入,指出过度依赖算法会导致“肉身消失”的焦虑。“现代人面对冰冷的数据推送,渴望与真实个体的连接。雷军、乔布斯等公司家以‘肉身化品牌’缓解了这种存在性焦虑。”他建议品牌在策划中保留“偶发性”,例如近期爆火的“甲亢哥”直播意外事件,以非设计内容对抗算法的机械性,增加品牌魅力。邓老师进一步提出新媒体“涂鸦美学”精神,倡导打破程式化内容框架,用真实、偶然的片段引发共鸣。

根据周老师提供的雷军新媒体平台内容,董道进老师则强调鲜活真实的“亲民化”形象可塑性,以罢颁尝品牌老总案例说明,公司家的亲民互动能有效拉近品牌与用户的距离。

崔时敏老师赞同这一观点,认为雷军的“亲民”特质成功消解了品牌与受众的距离感,成为用户情感投射的对象。

李林飞老师补充道:“雷军作为‘意见领袖’,本质是让受众爱看‘人’而非产物,这种人格化传播更易引发情感共鸣。”

张璐老师聚焦算法与人性价值观的冲突:“当算法比用户更‘了解自己’,品牌是选择数据导向的精准推送,还是尊重用户的情感选择?”她以年轻人婚恋观为例,指出品牌需在算法效率与人性温度间找到平衡点,“真正的品牌人设应像一场不期而遇,而非精确计算的邂逅。”

整场沙龙在品研工作室热烈讨论中达成共识:短视频时代的品牌人设需兼具算法适配性与人性温度。品牌应以“动态真实”为核心——通过技术流内容满足算法规则,同时以真实人物、用户共创和偶然叙事维系情感连接。邓军红老师总结道:“品牌身份是在流变的新媒体传播中认定的, 这样既拥抱算法的高效,又保留不期而遇的共鸣。”在算法主导的流量洪流中,如何让品牌“活”起来,或许正是这场讨论留给行业的核心命题。

立足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品研工作室始终以社会商业动态演变与新媒体传播趋势为研修锚点。在系列研讨活动中,老师们从多元视角展开思维碰撞,为场景业务研究提供了丰富启发。尽管该领域的未来走向尚待时间验证,工作室将持续深耕实践研修,将前沿探索与实战成果深度融入教学环节,稳步推动教学内容迭代升级。



撰稿:段杏辉

摄图:罗佳欣

(艺术传媒学院、淬炼商学院联合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