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强化团队使命担当,推动理论学习与岗位实践深度融合,近日,通识教学部全体教师针对彭鸿斌董事长《梦想与实践》再次重温学习。部门副主任李娇老师带领全体成员立足岗位实际,以“共读·共思·共行”为主题,通过集体研读、案例研讨与行动规划相结合的形式,引导老师们将教育理想融入教学实践,为提升学科建设质量注入新动能,为部门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一、书香润心:理论引领明方向
活动伊始,李娇老师以“梦想照进现实——教育者的知行合一”为题,对《梦想与实践》的核心思想进行导读。李娇老师指出,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设计”“创新思维的培养路径”“实践导向的课程重构”等章节,为当前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启示,强调“教育者的梦想不应止步于理念,而应落地为可操作的教学策略”。结合近期系列教师讲课比赛,她强调全体教师以以书为镜,反思教学痛点,探索课堂转型新范式。
二、知思维碰撞:共话育人新路径
1.创新育才,责任赋能
在新时代教育变革背景下,教师们围绕办学理念与学科背景展开深度研讨,共探差异化育人新范式。科学教研室杨倩老师结合入校来14年执教经历,系统梳理学校发展脉络:通过智慧教室迭代升级、数字资源平台建设等举措,构建起“教学-实践-成长”叁位一体育人体系。杨倩老师特别强调,在彭鸿斌董事长“教育即价值创造”理念引领下,学校正通过全方位资源支持助力师生共同成长。
科学教研室王雪源老师则聚焦育人责任内涵,从通识教育视角提出叁维培养模型:以跨学科知识融合为基础,通过批判性思维训练与创新项目实践,着力培育学生的团队协作、自主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其教学实践印证了彭鸿斌董事长强调的“责任传递”理念,即教师既要履行传道授业之责,更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终身学习者。
2.人文淬火,科学锻刃
正如与会者所言,当人文底蕴与实践智慧深度交融,教育便能真正成为点燃生命火种、照亮未来征途的星火之光。人文教研室王浩老师从庄子哲学视角解读通识教育,强调“以人文之道驾驭科学之术”的育人逻辑。王浩老师认为,人文教育塑造价值观与精神品格,科学教育传授实践技能,二者融合方能避免技术异化,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罗磊老师补充道,移通正探索区别于传统高校的育人路径,通过特色课程设计培育“高情商、善表达”的复合型人才。
3.精微育才,实践致远
在教育的星空下,教育理念的创新与实践如同璀璨双星交辉。通识教学部的教师们不仅深耕课堂的微观生态,也在构筑实践的宏观图景,共同诠释着“致广大而尽精微”的现代教育智慧。其中,历史与艺术教研室朱芸蒙老师以董事长“地板锁扣0.1毫米精度追求”为喻,提出教育应注重细微之处的育人力量。朱芸蒙老师认为,课堂互动中的思维碰撞、作业批注里的个性指导,都是构筑学生精神地基的关键,“教育的终极使命是培养新世界的创造者”。与此同时,科学教研室杨丹丹老师则通过分享《生活中的经济学》教学改革方案,指出未来教学将会通过模拟市场、政策分析等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将经济学思维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践行书中“望远镜看世界,显微镜做教育”的理念。
叁、笃行致远,让书香飘进实践沃土
本次读书会不仅是一次思想的洗礼,更吹响了教学改革的行动号角。会议最后,李娇老师强调各教研室务必持续推进“读以致用”系列主题活动,通过阅读赋能教师专业发展,让教育理想在课堂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图文:王亚娟
(通识教学部供稿)
上一条:【通工动态】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开展“教育教学叁提叁创”主题年活动之课堂教学质量研讨会
下一条:【博雅协会】通识社团活动之仿点翠工艺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