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教师间的经验共享与教学创新,3月26日下午叁点,智能工程学院在9201举办寒假外出学习成果分享交流活动。学院全体教职工齐聚一堂,共同聆听邓长勇、杨斯琦两位教师代表分享外出学习的收获与感悟。智能工程学院全体教师参与本次交流活动,会议由学院教学副院长李洁主持。
邓长勇老师以“础滨赋能高校课堂教学:思考与探索”为主题,从参训背景、核心内容及实践建议叁部分展开分享。他提出,当前高校教学需聚焦“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深度融合,通过引入础滨技术重构课堂生态。并详细阐释了知识图谱的概念,现场演示了知识图谱的构建方法,提出利用础滨工具优化教学设计、提升学生深度学习能力的可行路径,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杨斯琦老师以“面向数字化时代的教改项目申报、教研方法创新与高水平论文撰写深度指导培训总结汇报”为题,系统梳理了寒假培训的精华内容。她围绕教改教研项目选题创新与申报、础滨赋能教研教改研究、教改论文撰写要求、教研论文撰写要求四大模块,分享了申报材料的精准打磨技巧、研究方法设计的逻辑框架,并解析了教研论文的核心要素与评审标准。此外,她还推荐了文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实用工具,助力教师提升科研效率。
活动最后,李洁副院长作总结发言。她指出,两位教师的分享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价值,体现了学院教师主动拥抱教育变革的进取精神。她强调,全体教职工应立足学科前沿,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教学改革的实际行动,持续推动课堂创新与科研提质增效,并提出两点期望:一是强化技术融合,鼓励教师将础滨工具融入课程设计与科研实践,探索“础滨+教育”创新场景;二是深化教研协同,以教改项目为抓手,推动跨学科团队协作与成果转化。
本次分享会为全院教师搭建了一个互学互鉴、共同进步的平台,进一步明确了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教学改革方向。未来,智能工程学院将持续推进教师能力建设,以教育创新赋能人才培养,助力学院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撰稿:徐成文
(智能工程学院供稿)
上一条:凝心聚力·不负春光——智能工程学院3月异科导师工作开展总结(下)
下一条:【学院动态】智绘蓝图——智能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建设路径与举措专题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