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晚上,行者楼一楼的六个作家班教室,都传出欢声笑语,有的正在文艺表演,有的召开“瓜果会”,还有的在过“美食节”。原来,这是綦江校区创意写作学院作家班第1学期最后一课,六大工坊的108名学子纷纷提交了他们滚烫的结课心得体会。这些话语可能稚嫩,但全部有感而发。在这个充满创意与灵感的文学课堂上,他们尽情倾诉着这段旅程的点点滴滴。创意写作学院副院长苏瓷瓷称,本学年作家班首次扩编至六个班,课程改革的试水,事实证明更科学、更专业、更有吸引力。
小说工坊的税安琪同学说,作家班课堂让我收获了来自不同工坊导师们讲授的丰富知识。19点到22点30分,我感叹于教室窗外的“夕阳无限好”,我看到了回寝路上的“月缺不改光”,我更见证了科迪利亚与医生深刻而绵长的爱意,期待着曼迪诞下神的儿女。《未名湖》是否还“帽子满天飞”?梅尔辛是否还记挂着“我”?常四爷您可还安好?田小娥还在等待着她的梦……十二月寒冬,我立马许下一个叁月花开的愿望。
牟柏霖、杨莹、王新泽、李佳、王文太、曾宇海等同学说,感谢这种奇妙的缘分让我们相聚在作家班,虽然时间过得很快,但会在我们的记忆里无限延长。曾经多少次动笔没有灵感,但在苏瓷瓷和一众老师的启发下,笔下忽然滔滔不绝。以后我们可能不一定能当作家,但终生会与写作为伴。我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老师们的眼神是我从未见过的欣赏,学起来更有劲头。阅读和写作,我们学会了有价值的思考,学会了怎么爱自己,爱他人。
余紫洋同学说,苏老师循循善诱,总是教给我们深刻的人生哲理;马静老师平易近人,在游戏中与我们打成一片。在写作方面,师兄汪勃帆给了我很多鼓励和支持,王恒绩老师经常给我们做饼吃,还有每一位友善的同班同学,我体会到了无限温情。刘玉婷同学说,老师们的授课方式生动有趣多样化,会拿出香水让我们感受寻找味觉的魅力,在课前讲一段相声活跃气氛让同学们进入状态;在课中偶尔插入有奖问答环节等等,改变了我对文学的很多看法。梁英台同学说,本学期的课若是比成一场宴会的话,我愿称之为宾主尽欢。李萍同学说,在作家班更深沉地领略了文字的魅力,从刚进作家班对文字理解的晦涩到后来渐渐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这种进步肉眼可见。苏老师讲“文字是有味道的”,我体会到了。马静老师讲授的《创意阅读》课,更让我体会到严肃文学的魅力。屈涵同学说,我们阅读和写作就是为了在当下的时代靠近自我,觉醒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李平心同学说,上完作家班的课,让我无比感谢过去的自己,每周五的晚上,我的心跟灯光一样温暖。
新媒体工坊祖丽真同学说,我因为作家班那句“没有爱情的旅行都是流浪,没有文学的地方都是他乡”的招生广告,加入了新媒体工坊,遇到了超级好的何瑞老师和徐瑞皓老师,还有其他老师,都让我在课中感受到了“鲜活”这个词,我们的课堂可以敞开心扉,无拘无束地交流,大家一起灵魂碰撞。刘子旺、秦宇、罗格、蔡科徽、韩润欣、石先洪、舒诗雅等同学说,第一次上课我们都很稚嫩,小班教学拉近了我们和老师的距离。何瑞老师领着我们推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从广告文案的构思、推文的雕琢,再到小红书账号的运营,诸多初次尝试,都在此落地生根。我们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越学越有劲。开学时的迷茫,是作家班为我们拨开了迷雾。
罗美凤、庞梦、文玟、王泳亮、赵江渝、韩彬彬、钱沁沁、陈蕊等同学说,作家班既有大班又有小班,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名师,冥冥中一种感觉告诉我,我应该去作家班创造我的价值。我们学到了视频运营、广告文案写作等实用的知识,而小工坊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团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也是一大特色。老师们还会给我们准备惊喜礼物。这里既有热热闹闹的大班教学,又有专人辅导的小班面对面,从小说到散文,从散文到诗歌,再从诗歌到非虚构,又从非虚构到了戏剧,作家班的设计太用心了。从掌握爆款标题的拟定技巧,到学会构建引人入胜的文章结构;从运用多媒体元素丰富内容,到理解各平台的传播规律。每一次课程都是一次成长的飞跃。
张浩、杨晓、曾志文等同学说,徐瑞皓老师专注于提升我们的阅读能力,让我在海量信息中快速捕捉核心要点,提高了我的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而在何瑞老师的文案课上,我学会了如何用文字构建故事,徐老师让我学会了如何从故事中提炼智慧。
诗歌工坊的龙华兵、周立青、苟彬、吴欣鸿、温静、曾榆涵、华娟等同学说,在导师黄明洋和胡双梅老师的教授下,我们在诗歌工坊学到了分行、换行、抓意象等等写作的技巧。我们记忆犹新的还是叁个工坊合班上诗歌体裁课时,我们诗歌工坊奋力拿下“诗歌之剑”欢呼的场景。我们领略了经典作品的无穷魅力,面对写作中的困惑与挑战,有老师睿智的解答和同学的互助,让我豁然开朗,我们在诗歌班的土壤中肆意生长。在作家班学习,并不只是单纯学习感兴趣的一种文学类型,还让我了解到了非虚构、新媒体、网络文学等没有接触过的文学类型,并有了很深的感受。苏瓷瓷老师的小说课,王恒绩老师的非虚构课程,杨文浩老师的戏剧课,真是丰富。
厉飞翔同学一直喜欢古体诗,对现代诗歌没有感觉。通过作家班学习,他又爱上了现代诗,觉得情感抒发又多了一种文学方式。李鑫岳同学说,我踏入了文字构建的奇幻天地,从人物塑造的精雕细琢,到情节编排的跌宕起伏,我不断挖掘内心的灵感宝藏。罗灿、秦宇婷、王刘精、吕泽远、杨志强、张文佳、张宴等同学说,参加作家班是一场奇妙的旅程,不仅是写作能力的提高,更是审美水平的飞跃。上课的时候大脑是自由的,可以将大脑放在月亮上,任其探索,也可以将它放在草原上,任其驰骋与闯荡。作家班的历练提高了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夏雪峰同学说,这一学期在作家班的历练收获较大,非虚构大班上课时,我觉得王恒绩老师十分有感染力,对他刮目相看。我在诗歌的道路上找到了自己的天赋,却小心翼翼埋藏起来,我性格内向敏感,时常埋头看手机,查阅老师提出的每一个作家的资料,即使不知道每一首诗歌的内容,但我都会对诗人的写作背景进行深刻的了解。
非虚构工坊赵博凯同学说,九月我被创意写作学院的“创意”两个字吸引,从徐瑞皓老师《世上最美的溺水者》到文学即人学的结束,是小说、散文、诗歌、非虚构、剧本等等的创意阅读大点兵,而创意写作思维训练的扶摇直上,一点点地打破了我的传统思维,我目瞪口呆,原来课程还可以这样上!徐老师组织激烈的辩论赛,课课有精美小礼品,胡双梅老师带着大家上课吟诗作诗,黄明洋老师集体摇起来的诗歌音乐课堂,苏瓷瓷老师诗歌的深度挖掘,杨文浩老师与拖鞋哥茶馆剧本的演绎,更有王恒绩老师那充满感染力的课堂和钩住了魂一样的农家小院美味,看见王老师就有一种亲切的归属感,去王老师家就跟回了娘家一样的惬意舒适,王老师与梁冬梅老师感官迸发的无限创意,还与张新瑞老师农家小院双师课堂的震撼体验,始于创意,敬于才华,合于课堂,终于情谊,难忘啊!
罗睿燊同学说,亚里士多德称,诗(文学)比历史更真实。因为文学是生活的载体,同时也是剖析生活的工具,而历史只能成为过去,它只是一个“事实”,不能像文学那样做到反思。我想,我来到作家班,就是想摆脱现实的枷锁,学会从看不见的另一面思考。在文学中,我既看到了人类的丰功伟绩,也看到了人性的丑恶。作家班告诉我很多,我很享受。
李欣怡、陈小娇、何秋蓉、刘冰冰、李娜、徐克华、石慧等同学说,在作家班感受到了更多的人生体验,见识了更多优秀的人,听到了更多匪夷所思的故事,开发了更多新奇的构思,我想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个非同一般的田园课堂和拔丝土豆,不会忘记同学们的歌声。这是一个特别有爱的大家庭,在这里,我们共同分享着对文字的热爱和对创作的执着。尤其是王老师绘声绘色的表演和徐老师上课前小礼品的诱惑,还有同学们热火朝天的讨论及做小游戏的奇奇怪怪,都让我记忆深刻。这段旅程是在拓展我们生命的宽度。每堂课都能与亲切的徐老师,风趣的王老师以及同学们共同完成一场文学的美妙邂逅,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玫瑰。
王智熙同学说,我不擅长社交,总是走在热闹之外,但作家班的小班制教学让我切实触摸到了温暖,印象最深的就是王老师带我们去农家小院里上课和享受美食,我钻进小厨房等着吃王老师烹制的蛋炒饭,我靠在墙边,看着小灯下热气氤氲的鸡汤,那一瞬间感觉心底有什么融化了,没想到在离家1400公里的地方,竟然感受到了家的温暖。程琪轩同学说,阅读是我精神世界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我感到遗憾,因为我还没有一本能够承载自己思想、表达个人理想的书籍,而作家班为我提供了转变的契机。
陈录浩、谢欣、陈浚茜、简沪程、黄振洋、谭先锋、熊子懿、龚浩楠等同学说,我们课堂上进行的头脑风暴很过瘾,大家互相帮助、督促,没有偏见,没有罅隙,我们收获了强大的自信。作家班也改变了我们的性格,让人不再社恐。我们爱上了作家班,感觉在蜕变,长成了雏鹰的小翅膀,感谢良师的引领。王老师的课生动有趣,老艺术家般的表演让人欢喜。陈小嫚同学说,当初进非虚构工坊是为了给自己找点事做,后来我的每一次下笔都是自愿且憧憬的,借用一下莫言的话:“我早已不记得自己吃过多少粮食,但它们在时间的堆积下筑成了我的血肉。”
戏剧工坊的李泽瑞、段艺、邓跃兴、赵雨洁同学说,因为杨文浩老师的优秀,一个学期下来,我们对写作的热爱更加深刻,当初义无反顾加入作家班是对的,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学习多么美好。在一次次的磨练和学习中,我对文学的阅读和对剧本的练习也是在慢慢提升。加入作家班是我们这一年中最重要也是最值得的选择,学到了对于写作和剧本的专业知识,陶冶了自己的文学素养,从最开始的懵懂,到现在的言之有物,感到了深深的震撼。这么多老师给我们授课,集中了创意写作学院最优秀的作家,我们是幸福的学生。创意阅读,我们能静下心来去体会作品,知道了以前了解但并不深入的东西,这都是知识的积累和补充。创意写作思维训练,通过杨老师的教学,对学习写作有了新思路。
李颖怡同学说,上学期的学习时光转瞬即逝,我接触到了各种创意写作技巧和戏剧创作理论,从构建独特的角色到编织引人入胜的情节,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与惊喜。通过实际的写作练习和工坊内的分享交流,我逐渐学会突破思维定式,挖掘内心深处的创意源泉。吴丹同学说,我没想到会进入戏剧工坊,我是幸运的。杨康杰同学说,在戏剧工坊的这段时光,仿若踏入一场奇幻梦境。我们研习经典剧目,剖析角色内心。在这里,不仅提升了表演技艺,更收获了团队间的默契与信任。结课不是终点,而是带着对戏剧的热爱与敬畏,重新出发的起点,期待未来在戏剧之路上继续闪耀。董勋同学说,从构思故事轮廓,到雕琢人物对白,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与惊喜。朱栩漫同学说,通过鉴赏电影,丰富了阅历,杨老师的精准点拨,又激发了潜能,我学会了用文字表达情感。王浩同学说,从剧本的构思到人物的刻画,令我沉浸其中。
网络文学工坊的张子豪同学说,丁一钒老师告诉我们,写作最重要的便是与生活的相连,脱离生活的写作便会如无根之萍般读来空洞而无趣。创作者会有两个梦想,一是靠作品腰缠万贯,二是靠作品名扬四海,我幸得明师指点迷津,我写作是为了感动,而非名利。宁静致远,放下所谓的身段去接触泥土,去找寻自己在旅途中丢失的自己,在过去寻得未来,我的文字才会活,才会有根。
杨凤明、韦忆、康颖、黄子溪、张明静同学说,每周五晚上沉浸在课堂中,老师们的悉心指导,让我们掌握了更多写作技巧,从人物塑造到情节架构都有了新思路。与同学们的交流探讨,也拓宽了我的视野,作家班浓厚的团体氛围深深感染着我们。每位授课老师都有着独特的授课风格,大家都深刻体会到了写作不仅仅是文字的创意建筑,更是一种思维的表达和情感的传递。张豪同学说,我学会了用心去感受生活、捕捉灵感。虽然暂时还未学会如何构建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如何细腻描绘人物内心,但我的写作之路才刚开始。
冉欣同学说,我体会到了完全不同于高中的课程,课堂是我们的,畅所欲言是我们的权利。诗歌、小说、剧本、非虚构报道等不同的文本类型为我们了带来不同的体验,老师们的博学也让我沉溺其中。时光很快,但我希望流逝很慢。李沙蔓同学说,无论是大班合上的创意阅读课,还是各个工坊独自上的创意写作思维训练课,让我对不同的文字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思考。丁老师总是以生活入手,从各个方面切实引导我们。廖熙童同学说,写作和生活是挂钩的,要认识世界,先有认识世界的能力。
林庆宇、陈子仪、刘卓、李国素、谭宁枫、杨鎏熙、陈馨蕊等同学说,从构思到表达,每个环节都得到了提升,开发了我们的脑洞,拓宽了创作思路。老师们对网络文学市场趋势的剖析,让我明确了创作方向,我突破了自己的创作瓶颈。从人物塑造的深度刻画到情节架构的精巧设计,每一次的讨论都让我对写作有了新的认知。我很害怕一生碌碌无为,总想做点什么有意义的事,作家班就有意义。从前,我只看感兴趣的体裁,从未详细看到过其他文学的美,这学期的课就彻底打破了我的思维固化区。我们大胆想象,将生活碎片重构成新奇故事,文字不再刻板。
李雨珊同学说,亦师亦友的丁老师在网络文学工坊给了我一个轻松愉快但却充满干货的写作平台。我真正体验到了向往的大学课堂,弥补了我高考失利的遗憾。李知昱同学说,丁老师教会了我们很多,例如把写的文章和生活联系起来,我才发现原来朴实平凡的生活才是故事的关键。结课时,丁老师给我们做了很多吃的,包括他家乡的菜,吃到嘴里我真正的感受到了“生活”,感受到了“情感”。
六大工坊同学的心得体会,每一个字都带着浓酽的温度,班主任丁一钒老师深情地总结道,本学期作家班所有课程已圆满结束,与同学们共同度过的这段时光,于我而言,也是一段充满收获与感动的旅程。各工坊班同学,热情参与和独特见解,常常给老师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也让课堂充满了活力与创造力。最后,感谢108名同学的努力学习,让我们共同度过了一个充实而难忘的学期。愿同学们在写作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文字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摄影 刘奇 杜佳蔓 张涵 肖莎莎 牟柏霖 贺海雨 白梦生 邓雅文
撰稿 王恒绩
供稿 创意写作学院
上一条:启迪智慧创意,驱动学科创新——艺术传媒学院骨干教师专题培训活动
下一条:【社团活动】迷彩共行,问道白云!——第叁届军“綦”所指白云观远足拉练活动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