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1日,由戏剧影视学院与电影评论中心共同建设的融合课程《影视批评》影院课在移通影院四号厅成功开展。本次课程成功邀请了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得主王一通线上参与,形成了与中国电影行业最高水准人才的接轨。深入挖掘了双部门联动融合的教学改革与尝试机能,借助《影视批评》课程在双部门中的核心作用,充分体现出着眼内涵建设、注重跨学科交流的建设思路。本次授课由戏剧影视学院教师杨帆、电影评论中心教师梁冬梅共同主讲,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电影制作的多位老师也莅临现场并发表观点,与22级戏剧文学专业全体同学们一起观摩、分析、解读了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本电影的编剧、主演,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得主王一通为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戏剧影视学院的同学们录制了交流视频,表达了对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育人模式的认同,以及对同学们的深切期望与鼓励。
经过两小时的观影,同学们沉浸在电影营造的科幻世界观中,随后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文斌同学首先发言,他提到在剧中人物荒诞不经的背后有动人的执着探索精神,陈继伟同学则从人类存在的意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意义不在眼之所见之处,而在我们的内心。随后,老师们也从不同角度对电影进行了深入剖析。杨曾老师从影视美术设计中的道具和幕后的角度入手,强调道具、场景中的美术设计与剧情的结合,鼓励大家在观影时多关注这些元素对编剧意图的传达。李姗老师则从制片的角度解读了电影海报背后的深层含义,认为这部电影是导演写给理想主义者的一首浪漫主义情诗,荒诞与幻想的结合让人充满好奇。杨永欣老师则从科幻电影的角度,探讨了外星人假说与费米悖论等科学依据在电影中的体现,以及电影所搭建的桥梁与追逐的意义。
梁冬梅老师则进一步以电影为契机,解读了乌托邦叙事的建构与梦想、幻想的力量。她提到,这部电影与《流浪地球》等科幻电影不同,更多地关注于解决人们内心的问题。同时,她也鼓励同学们在观影过程中带入更多的个人体验,从而丰富对电影的解读。杨帆老师在总结发言中表示,这部电影元素丰富且复杂,但正是这种荒诞感让电影充满了探索的价值。他鼓励同学们敢于批评和评论,通过不断的观影来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考。
此次课程改革与融合建设集中了戏剧影视学院与电影评论中心双部门的教学优势,形成了跨专业、跨学科、跨部门联动的艺术教育合力,最大化地将学校的平台资源、品牌资源、机构资源整合利用。本次课程还针对叁校四区的影评类学科竞赛形成了长期有效的教学成果产出机制,实现了“结课不结题”的持续滚动创作。同时,本次教学创新不仅仅是教学环境的改变,更是对艺术育人机制的新锐尝试。通过双部门形成的教学扭力、线上线下协同的作品产出、长效持续的成果建设、携手影视行业顶尖人才的育人联动,希望最终能够实现课程改革创新的点面协同,用饱含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育人特色的改革路径、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学内涵建设方针、四位一体双院制的人才培养体系优势,给出教学终端的满意答卷。
撰稿:邬眉扬、杨帆
摄影:李虹漫
(戏剧影视学院·电影评论中心供稿)
上一条:【社团活动】闪耀吧!社团——2024学生社团年度总结表彰大会圆满结束!
下一条:【师生共膳】校长有约,膳启师生情——远景学院开展师生共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