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冻传媒九一制片厂

移通资讯

快讯

【作家领读】知识分子的困境与爱——记作家领读第二期活动

2024-06-20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书籍中,我们能够学习知识和技能,拓宽视野、见识世间冷暖,探索书中世界、领悟书中真谛。在移通学子忙碌而充实的大学生活中,书籍亦是师生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让学生更深入地阅读理解书籍、掌握边阅读边思考的好方法,綦江校区图书馆与创意写作学院联袂开展“作家领读第二期”主题阅读活动。活动于2024年5月8日19:00在图书馆二楼的作家领读区正式拉开帷幕。

本次活动我们特别邀请创意写作学院徐瑞皓老师与马静老师作为领读导师,与来自各学院、年级的阅读爱好者一同研读钱钟书先生的着作——《围城》。活动持续一月有余,从5月8日开始,到6月19日圆满结束。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所着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最早于1946年在《文艺复兴》杂志上连载。1980年,《围城》在国外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人民文学出版社重新出版了这本小说,《围城》再一次在国内引起轰动,被大众和学界关注。

活动即将开始,同学们陆续到场,并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进行签到。大家有序围坐一堂,徐老师首先向同学们讲述了他对于围城的看法。徐老师认为,优秀的作品在故事上征服读者;再上一层,卓越的作品不仅需要好的故事,还要在技巧上征服读者;而伟大的作品,从观念上征服读者。《围城》就是靠观念征服读者的一本书。

四次的领读活动,分别安排了四位领读学生做章节分析,领读的同学也会收到徐老师精心准备的礼品,以作奖励。张福建同学在领读时说到,“《围城》第一章讲述了主人公方鸿渐的个人背景和早期经历,描绘主人公方鸿渐在船上的生活和与其他人物的互动,为整部小说设定了基调。”领读同学汪勃帆则谈到了第四章:“《围城》第四章在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过渡了方鸿渐与几位姑娘的纠缠,承接出后文前往叁闾大学教书,自然地完成了场景转换,顺便还交代介绍了方鸿渐的家庭情况。”。

由同学进行了文章梳理之后,老师们抛出了几个深具启发性的问题让同学们讨论。“你向往这样的婚姻生活吗?”“这样的婚姻状态是否健康?”“你认为恋爱应该是什么样的?”同学们都在热火朝天的讨论,徐老师和马老师穿梭于各个讨论小组之间,听取同学们的想法并加以鼓励。

来自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刘梦玲同学为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看法。看到《围城》里所有人的感情线路,似乎故事中的大家对于爱情都有着一个“标准”。方鸿渐认为自己的学历应当有一位知书达理,和蔼美丽的妻子。更露骨的说,他希望苏小姐成为自己的谈资。而孙柔嘉认为自己这样一个书香世家的姑娘应当配上一位温文尔雅、玉树临风的丈夫,她也希望方鸿渐是一位宠爱他的先生。他们都沉浸在自己的幻想当中。其实现在大家好像都是这样的,从别人的只言片语当中脑补出自己希望的“另一半的样子”,给自己打标签,给未来打标签,所谓的“纯爱”“恋爱脑”不都是大家给自己打的标签吗?把自己圈起来,不再往前走,却不知自己早已进了“围城”。徐老师和马老师听完刘梦玲同学的见解,对她的分享赞不绝口。

光阴荏苒,白驹过隙,本次作家领读活动也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同学们围坐一起,“回味”着钱钟书先生笔下的《围城》,谈论自己的见解,思考许多对于爱情的问题,学习以作家的视角去结构一本好书。



撰稿:陈胜蓝、汪勃帆

拍摄:张思涵、赵玉娇

创意写作学院&补尘辫;图书馆联合供稿